瓦拉納西 Varanasi

瓦拉納西歷史、景點介紹、交通、行程與拍攝建議



源於喜馬拉雅山脈的恆河,在印度教中則是由濕婆神的頭髮分流的七條聖河之一,恆河畔的瓦拉納西更是濕婆神下凡之處。生人在恆河沐浴可以洗滌罪過與不潔,亡者骨灰灑入恆河,則可以超脫輪活直達天堂。因此不論晝夜,瓦拉納西的河壇 Ghat上總是熱鬧非凡。瓦拉納西有著眾多河壇,每個河壇都有不同的功能與活動,幾個比較主要的活動為河壇漫步、欣賞恆河日出、看燒屍與參加恆河夜祭。

 

瓦拉納西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恆河夜祭。

 



河壇漫步

白天的河壇與河畔總是熙來攘往、熱鬧非凡,也充滿了無盡的拍攝機會。像是一次次浸入河裡的眾多印度信徒、賣力兜售河燈與花圈的小販,還有一些裝扮奇特、總是想要遊客拍他們的「苦行僧」。也因為有眾多有趣的拍攝主題與畫面,我白天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河壇上漫遊與拍攝,甚至一度被泡在河裡的信徒叫去替他們拍照紀念!

 

瓦拉納西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恆河畔上的古城瓦拉納西。常言在瓦拉納西可以看盡人生的所有階段,這次一訪,覺得雖不中亦不遠矣。

 

我在瓦拉納西其實沒有其他景點要造訪,主要就是沿著恆河岸的這些河壇(Ghat) 緩步慢行,除了親眼看看恆河這條聖河外,也看看恆河畔的印度人生活百態,尋找拍攝機會。

 

瓦拉納西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瓦拉納西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虔誠的信徒在河中淨身與祈禱。

 

瓦拉納西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也有許多人會放流河燈。

 

瓦拉納西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也因為來河邊的信徒眾多,也因此產生許多商機,例如販賣花圈與河燈的小販。

 

瓦拉納西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來恆河淨身不只是泡入水裡而已,而是要全身浸入河水中。次數多在三次左右,但我也有看到有人重複了六、七次。

 

瓦拉納西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瓦拉納西有兩座火葬場。亡者的遺體送往火葬場後,其長子則需剃去髮鬚至恆河沐浴。

 

瓦拉納西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河壇上也有許多幫朝聖者拍照的攝影師。他們會攜帶一台用電池驅動的小型印表機,拍攝完畢後立即列印出來,裝到小塑膠袋中交給客戶。觀察世界各地攝影師的工作方式,總是一件有趣的事。

 

我有次在河壇上也被誤以為是這類的攝影師,大概是一般遊客也不會背著兩台相機一直在河壇上逗留吧。當那兩名泡在恆河裡的朝聖者,把我招下去河邊,一直問我How much的時候,我才恍然大悟。所幸這位仁兄幫我解了圍(又或是搶了我的生意?)

瓦拉納西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瓦拉納西的『苦行僧』。或許我來得時間不對,碰到的似乎都是打扮成苦行僧來跟遊客討錢的冒牌貨。

 

瓦拉納西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苦行僧。

 

瓦拉納西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河壇前的渡船頭。



看燒屍

順著恆河逛河壇時,勢必會走到燒屍的河壇,這裡便是許多旅人經歷重大文化衝擊之處。印度教徒相信死後骨灰灑入恆河,便能直抵天堂,因此在瓦拉納西有兩處露天燒屍的河壇,而大部分人去的是較大的瑪尼卡尼卡河壇。

 

瓦拉納西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瓦拉納西有兩處露天燒屍的河壇,每天會有400至600具遺體運到此兩處河壇處理。而每具遺體需要200~300公斤的木材才能完全火化,因此用量極大,在河壇上總是堆滿眾多的木材。而木材的等級也有所不同,例如較為富裕的人會選用檀香木,一般人則用普通木材。沒想到人生中的階級與不平等,一直到化成灰之前,都如此深切地存在。

 

一開始家屬與工作人員會將包著裹屍布的遺體,稍微浸到恆河中,象徵淨身。之後便將遺體置於架好木材的焚台上,由僧侶進行祝念後,再依序疊上乾草與木材,之後便點火燃燒。遺體焚盡後,再灑入恆河,整個火化儀式便告終。

 

瓦拉納西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其實現場並未如我之前在網路上看到的文章驚悚,因為遺體都有用裹屍布包起來,在河岸邊也大多是散落的花瓣與沒有燃燒完全的裹屍布而已。比較引起我注意的,大概是當地人從河裡釣起、額外肥大的魚吧。

 

瓦拉納西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而這些木材都是由屬於賤民階層的燒屍工人搬運。這些人不但工作辛苦、報酬微薄,也幾乎沒有階級流動的機會。印度雖然表面上在脫離英國統治後廢除種姓制,但實際上在民間並沒有消失。而瓦拉納西也是見證種姓制度的地點之一。距離這些底層火葬工幾百公尺處,便是最高種姓擔任的祭司,每晚主持恆河夜祭的祭壇。



參加恆河夜祭 Aarti (Puja)

每天晚上舉行的恆河夜祭,是瓦拉納西的重頭戲。這個古老的印度教儀式,旨在對恆河與濕婆神表達敬意,是人神溝通的方式之一。恆河夜祭全年無休的在主河壇上的祭壇舉辦,由高種姓的祭司執行。這些祭司會持不同法器依序朝四個方位祭拜及祝唸,是很特別的文化體驗。

 

瓦拉納西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其實在夜祭開始前的一小時,就有信徒開始陸續湧入。到開始前的半小時,便已經擠得水泄不通。祭台所在的主河壇,也聚集許多船隻,上面也擠滿了要看夜祭的信眾與遊客。

瓦拉納西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祭司手持七層火燈法器。

 

整個夜祭過程中,祭司會不斷的替換法器。其中也有一些是與我們在台灣看到的相當類似。

 

瓦拉納西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大拂塵。

 

瓦拉納西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搖鈴與手持香爐。

 

瓦拉納西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孔雀羽扇。

 

瓦拉納西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以攝影來說,整場儀式的最高潮,便是祭司朝天撒下大把花瓣的一刻。

 

瓦拉納西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觀賞恆河夜祭的觀眾之一。這群團體有著特別的服裝,除了穿著白色的長袍與連衣帽外,口部還帶了類似口罩的東西。也許他們在這次的疫情中可以因此保護自身。

瓦拉納西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其實在夜祭開始前的一小時,就有信徒開始陸續湧入。到開始前的半小時,便已經擠得水泄不通。祭台所在的主河壇,也聚集許多船隻,上面也擠滿了要看夜祭的信眾與遊客。儀式開始與將近結束之時,觀看的信眾也會一起齊聲呼應祭司的祝禱,場面相當震撼且有感染力,我相當推薦。

 

瓦拉納西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在夜祭結束的時候,很多印度人都跑來圍著我問感想如何、是什麼信仰?我如實回答覺得夜祭很震撼,我沒有信仰,但我的國家很多人信仰佛教。這些人面露自豪的神情,跟我說佛教是起源印度,佛祖也是印度人噢!並一直強調恆河水是最神聖、最純淨的水,而且是經過科學證實的......。

 

還有人熱心提醒我,趕快去跟祭司拿他發送的砂糖,可以保平安。等我上前去拍攝祭司分送砂糖的場景時,他怕我沒有拿到,還特地跑過來,把他自己拿到的部分,分了一些給我,真的非常暖心。

 

瓦拉納西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晨祭祭司正在吹法螺。

 

其實日出前也有晨祭,但只有一位祭司,也幾乎沒有信眾圍觀。

 

瓦拉納西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法器與逐漸亮起的夜空。



欣賞恆河日出/ 日落

搭乘小船遊恆河也是很受歡迎的活動,特別是在河上欣賞日出與日落。我也透過了民宿預訂了遊船,可惜因為霧霾的關係,沒有看到日出。然而從河上欣賞瓦拉納西,特別是從河上的角度看河畔祈禱的信眾,也是相當特別的體驗。

 

瓦拉納西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瓦拉納西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除了淨身與祈禱外,也有來恆河做一般梳洗與飲用的人。

 

瓦拉納西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搭船遊恆河,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到祈禱、戲水、梳洗甚至燒屍的各種情境。

 

我常被問怎麼會知道那麼多景點/拍攝點,其實我每週有整理在網路上發現的新景點、旅行資訊的習慣,作為之後的旅行與拍攝的靈感。我也把這些資訊以免費電子報的形式跟大家分享,如果感興趣的話歡迎訂閱噢!

我的旅行攝影線上課程

三步驟拍出你獨有的旅行影像

Comment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