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Tirana
阿爾巴尼亞地拉那景點介紹、行程安排、拍攝建議與交通資訊
極端是這座城市的最佳形容詞。它猶如長期窒息後,猛然呼吸到新鮮空氣般,在一片獨裁時期的共產建築裡,迸發出大量色彩繽紛、現代前衛的建築。漫步其中,可以明確感受整座城市散發著從鐵幕中破繭而出的充沛活力與希望。意外的是,還有座名為台灣的廣場。這座城市就是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 Tirana。
目錄
Toggle地拉那的歷史
群山圍繞的地拉那是阿爾巴尼亞的最大城與首都,於1614年由鄂圖曼帝國的阿爾巴尼亞裔將軍所建。不過由於歷史上,阿爾巴尼亞都僅是拜占庭、鄂圖曼等大帝國下的一部分,因此相較於帝國中其他主要城市,地拉那並未佔有重要地位。然而自1912年阿爾巴尼亞獨立後,地拉那成為首都。加上位在該國正中央的地理優勢,讓地拉那成為阿爾巴尼亞的經濟、交通、貿易與政治的中心。
地拉那的景點
今日的地拉那,除了有著許多前衛摩登的現代建築,也保有大量共產獨裁時期的建築。是座充滿極端對比的城市。若沒有時間閱讀關於地拉那的歷史資料,實際走一趟這些歷史建築與博物館,是體會地拉那那段壓抑過往的最佳方法。倘若看完這些景點心情太過沈重,走回現代地拉那街上,看看那些五彩繽紛的新建築,走進熱鬧又充滿活力的市集,即可將方才的陰鬱一掃而空。
斯坎德培廣場 Skanderbeg Square
斯坎德培廣場是地拉那市中心面積達四萬平方公尺的大廣場,以十五世紀時抵抗鄂圖曼人入侵的阿爾巴尼亞民族英雄命名。廣場週遭有許多重要的建築,像是國家歷史博物館、文化宮、經濟部、國家歌劇院、國家銀行、Ethem Bey清真寺、鐘樓、市政廳等等。
國家歷史博物館 National History Museum
斯坎德培廣場上最引人注意的,莫過於國家歷史博物館立面上,巨大且帶有強烈共產時期風格的馬賽克鑲嵌壁畫。這幅名為「阿爾巴尼亞人」的巨幅壁畫描繪了阿國古代至現代的傳奇人物。國家歷史博物館共有古代、中世紀、復興、獨立、象徵、國家解放反法西斯戰爭、共產主義恐怖時期與德雷莎修女等展館。適合時間足夠且想全面了解阿爾巴尼亞歷史的旅人。
文化宮 Palace of culture
文化宮是在阿爾巴尼亞獨裁者恩維爾・霍查的要求下興建的。為了迎合當時共產主義的國家無神主義(state atheism/ atheist state),文化宮在興建前,先拆除了原地歷史悠久、建於西元1840年的鄂圖曼清真寺和一座老市集。最終於1963年完工。建築外觀是東歐非常典型的共產時期建築樣式,建成至今沒有任何改變。今日文化宮是一座複合式的藝文中心。內部有歌劇院、 芭蕾舞劇院、圖書館等設施。
恩森梅清真寺 Et’them Bey Mosque
這座文化宮旁,建成於1821 年的鄂圖曼清真寺。在阿爾巴尼亞的共產極權統治期間雖然沒有被拆除,但也被強行關閉。直到1991年,一萬名高舉旗幟、不顧共產當局反對的群眾進入清真寺,在阿爾巴尼亞的宗教自由抗爭之路設下里程碑,更為共產政權的垮台拉開序幕。
恩森梅清真寺在柱廊的外牆上,繪有了城市、花草等圖樣。這在反對偶像崇拜的伊斯蘭教,通常沒有具體圖像的清真寺建築中相當少見,值得一看。清真寺也有開放一般訪客在非祈禱時段參觀。
地拉那鐘樓 The Clock Tower of Tirana
緊鄰恩森梅清真寺的地拉那鐘樓,與清真寺同時期完成,也是恩森梅的作品。鐘塔高35公尺,是當時地拉那最高的建築。鐘塔最一開始安裝的不是時鐘,而是一口來自威尼斯的簡單的鐘。直到1822年才換裝成時鐘。鐘塔在兩次大戰中都遭到破壞,並換上了不同的時鐘。直到1970年,原本羅馬數字中被換成現今採阿拉伯數字的中國製時鐘。
我本要在鐘塔上拍攝俯瞰廣場的景色。但不料我在原定開放時間抵達時,鐘塔卻是關閉的狀態。加上因為行程的關係無法再訪,也讓我心中有點小小的遺憾。
台灣廣場
許多台灣人的地拉那遊記,都必定會提到台灣廣場 。這個台灣廣場其實跟台灣沒有任何關係,現場就是一棟造型比較特殊的購物中心和噴泉,也沒有任何寫有TAIWAN的字樣,不過在google maps上倒是有明確標示出來。
地拉那金字塔 Pyramid of Tirana
建於1988年的地拉那金字塔,原是獨裁者恩維爾・霍查博物館。獨特的金字塔外型,是由恩維爾・霍查的女兒、女婿以及一位建築師共同設計的。落成時,據說是阿爾巴尼亞造價最昂貴的獨立建築。
共產政權垮台後,地拉那先後轉為會議中心與展覽館。1999年科索沃戰爭時,還曾作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基地。2000年後,金字塔部分作為廣播中心,而建築的其他部分則荒廢並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2018年起,金字塔開始翻新,作為青年科技中心,並於2023年的五月啟用。
我造訪時,地拉那金字塔已是嶄新潔白,甚至帶有點現代感的建築。已與我做行前研究時,資料裡那棟老舊骯髒的荒廢建築截然不同。現在的金字塔外牆也鋪設樓梯、頂樓架設觀景台,是人們可以輕易接近的開放空間。不過其實因為金字塔高度不是很高,頂端的展望並沒有特別開闊。
地拉那城堡 Tirana Castle
這座曾位在地拉那心臟地帶的城堡,由於殘跡不多,其實很多地拉那當地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城堡最早可以追溯回西元1300年以前,屬於拜占庭時期的遺跡。來自克魯亞 Kruja的托普塔尼 Toptani家族在1798年接管城堡後,持續發展壯大。今日地拉那市中心許多土地與不動產如購物中心、市集等商業空間,都仍屬於托普塔尼家族,並持續經營至今。因此雖然地拉那城堡在鄂圖曼時期被拆了,今日僅存一道高約六公尺城牆。但就像walking tour的嚮導說的,托普塔尼家族的城堡其實沒有消失,只是變成對面的現代購物中心了。
新市集 Pazari i Ri
這座現在看起來乾淨、明亮且現代的新市集,原址其實是一座一路延伸至今日斯坎德培廣場的舊市集。主要販售來自地拉那周遭地區的農產品。周遭有一些色彩繽紛的新建築,也有歷史悠久、建於1750年鄂圖曼時期的Kokonozi清真寺。
地下碉堡博物館藝廊 Bunk’Art
地下碉堡博物館其實是地拉那的兩座地下碉堡,分別為市區的地下碉堡博物館2 Bunk’Art 2,以及市郊的地下碉堡博物館 1 Bunk’Art 1。兩者皆是阿爾巴尼亞獨裁者恩維爾・霍查偏執於外國入侵,恐懼之下的產物。事實上,他在阿爾巴尼亞全國共建造了超過七十萬座碉堡,可見其偏執之強、恐懼之深。Bunk’Art雖然是取Bunker諧音的博物館藝廊,但在我造訪時,其實藝術裝置的佔比極小,超過九成的空間都是展示與解說過去的歷史。兩間博物館也有通票可以購買,時間足夠的話可以串連造訪。
Bunk’Art 1
Bunk’Art 1位在地拉那市郊。抵達入口前,必須經過一段長長的隧道和仍在使用的軍事營區門口,肅殺之氣油然而生。地下碉堡博物館1,共有地下五層結構,106個房間,面積達三千平方公尺。這座1978年動工的碉堡,原是為恩維爾霍查與其政府人員在核武攻擊時避難之用。不過當霍查在1985過世後,碉堡便停止興建。直到2014年才因轉型為歷史博物館藝廊完工面世。博物館展示的歷史始於1939年義大利入侵阿爾巴尼亞、後來經歷的納粹德國入侵及戰後的共產政權建立與垮台。其中最引起我注意的,是政府高層的房間與大集會廳。
Bunk’Art 2
位在市中心政府機關區的Bunk’Art 2,是一個地下一層、24個房間,約1000平方公尺的1980年代地下碉堡。這座歷時六年秘密建造的核戰碉堡,是恩維爾・霍查後期的「作品」,主要作為鄰近政府機關人員的避難所。現今展示二戰後至1991年,共產政權對阿爾巴尼人民的迫害。
樹葉之屋:秘密監視博物館 House of Leaves:Museum of Secret Surveillance
別名樹葉之屋的秘密監視博物館,原是一間婦產科診所,但在二戰納粹佔領時期,被秘密警察蓋世太保所用。戰後則被阿爾巴尼亞共產政權的秘密警察Sigurimi繼續作為其總部,直到1991年共產黨垮台為止。
「樹葉」一名除了因為其枝葉遮擋、攀爬的外觀外,也有秘密警察監視人民的檔案「頁」、書籍「頁」的含義(the leave of books and files)。現在這棟兩層樓高,共有31個房間的建築,已在2017年轉型為博物館。獻給過去那些被共產政權監視、逮捕、入罪與處決的無辜人民。
地拉那行程建議
地拉那本身的景點,大約一個整天的時間可以看完。因此若包含交通日,我會建議安排三天兩夜。
Day 1:培拉特客運站搭巴士前往地拉那 -2~2.5hrs→ 地拉那南方客運站→換乘市內巴士前往市區
Day 2:Tirana 市區內景點
Day 3 : 地拉那→ 蒙特內哥羅科托爾 Kotor
也因地拉那位在阿爾巴尼亞中心,是交通樞紐。以地拉那作為基地,向外造訪阿國其他城市,甚至前往北馬其頓,也都是不錯的選擇。可以依照需求調整停留天數。
此外,我在行前收到許多網友建議一定要參加免費徒步導覽,我實際參加後也相當推薦。可以在相對短時間內了解地拉那的資訊,而且許多是網路上找不到的。不過徒步導覽相當熱門,一定要提前預約以防額滿。
地拉那的交通
地拉那的大眾運輸是其觀光上的弱項,很多資訊仍需「口耳相傳」,要在現場找人詢問確認(但又不是所有人都會說英語)。像是當我抵達南方客運站時,一度因為沒有標示,找不到去哪裡搭乘進市區的巴士,google maps更是理所當然的毫無資訊。直到問了一旁的攤販,才知道對面路邊,一輛毫無標示路線的白色巴士就是進城的方向。所以旅人最好有隨遇而安的心理準備。
地拉那市區交通
地拉那市區的景點都相距不遠,基本上都是步行可達的距離。僅有Bunk’Art 1因為位在市郊距離較遠,需要搭乘藍色的市區公車L11發往Porcelan的班次。沿著斯坎德培廣場旁,文化宮與恩森梅清真寺間的人行步道往離開廣場的方向走,步道底端便是巴士站。車資為40LEK,上車時等待車掌過來收錢即可。車程約30分鐘。我在網路上查到的資訊是搭到底站Dajti纜車站,再步行過去Bunk’Art 1入口。
不過我實際搭乘時,底站並不是Dajti纜車站,而是一個普通的停靠站。車掌示意我們先下車,換乘準備開回市區的另一班L11到下一站。不須補車資,距離入口也只有約一分鐘步行的距離而已。
前往阿爾巴尼亞其他城市
根據我在網路上看到的資訊,由地拉那前往阿爾巴尼亞其它城市,必須依照其所在區域前往南北客運站或者東南客運站(怎麼沒有西部客運站XD)。往南北方城市像是培拉特、吉諾卡斯特等,可以在南北客運站(其實現場是一片空地)搭乘。往東方Korce、Elbasan等城市,則須在東南客運站搭乘。我實際上只有從培拉特抵達南北客運站過,其他資訊就沒有驗證了。
前往其他國家
由地拉那前往其他國家,可以在地拉那國際巴士站(Tirana International Bus Terminal)搭乘客運。國際巴士站是由一排客運售票間組成,可以找自己想去的目的地進去詢問班次跟買票。我便是在此搭乘客運前往蒙特內哥羅Montenegro的科托爾 Kotor。
前往德雷莎修女機場(地拉那的國際機場)
前往機場的巴士搭乘處就在前往Bunk’Art的L11公車站的對面。現場有站牌可看班次表,事前也可以透過google maps上的照片查詢,其標記為Tirane Central Bus Stop,座標為41.32852776782003, 19.820958487678435。
地拉那拍攝建議
我在地拉那的拍攝主題其實相當單純,主要是共產時期與現代建築交錯的衝突畫面與地下碉堡博物館藝廊為主。在拍攝街景時,我主要使用了Nikon Z 24-120 f/4 S 這樣中長焦段旅遊鏡(約iPhone的1x~5x),來做街景縱深的壓縮,以及前後景元素的搭配。拍攝地下碉堡時,由於空間狹小,則需要用到Nikon Z 14-30 f/4 S (約iPhone的0.5x~1x)
需要注意的是,Bunk’Art 1售票亭一帶,因仍是運作中的軍事基地,因此是禁止拍攝的。但過了售票亭則可自由拍攝。
本文使用的拍攝器材:
相機與鏡頭:Nikon Z8+ Nikon Z 14-30 f/4 + Nikon Z 24-120 f/4 S
阿爾巴尼亞的行動網卡
我在巴爾幹半島旅行時,都是使用這個KKDay的歐洲43國eSim來上網。期間網路收訊都很好,速度也很快。多次跨國都很順暢,沒有斷訊,非常方便。Klook也有類似的歐洲多國eSim方案,有需要的人可以參考。
我常被問怎麼會知道那麼多景點/拍攝點,其實我每週有整理在網路上發現的新景點、旅行資訊的習慣,作為之後的旅行與拍攝的靈感。我也把這些資訊以免費電子報的形式跟大家分享,如果感興趣的話歡迎訂閱噢!
我的旅行攝影線上課程
三步驟拍出你獨有的旅行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