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中西區老建築巡禮
台南中西區老建築景點歷史介紹
台南是有四百年歷史的名城,歷經荷治、明鄭、清領與日治時期的歷史沈澱。因此落足台南的街道、巷弄中,就如對地層考古一樣,可用雙腳掘出各時期交織堆疊的種種歷史建物。所以系統性地拍攝與造訪這些建築,成了我長久以來的願望,此行便以紀錄中西區一帶的日治時期建築作為開端。而這趟夏末暖陽下的府城拍攝行,除了讓我一償宿願外,更留下許多精彩的回憶。
目錄
Toggle台南中西區歷史景點
原台南州廳(今國立台灣文學館)
台南州廳建於1915年,由總督府營繕課建築師森山松之助設計,是一座有磚造、鋼樑、鋼筋混擬土混構的兩層樓建築。此時的廳舍建築只有正門與衛塔的部分,兩翼則是在1918至1920年間增建,整體是西方古典式建築。不過1945年台南大空襲時,州廳被美軍的燒夷彈擊中。除外牆仍屹立外,屋頂與木造結構幾全毀。戰後則在簡易維修後,先後由空軍供應司令部、台南市政府進駐。今日所見的州廳建築,則是在2002年完成古蹟修復,重現日治時期的原貌,並作為國立台灣文學館營運至今。
原臺南合同廳舍(今臺南市消防史料館)
台南合同廳舍於1930年落成時,其實僅是一座六層樓高的高塔,是為了慶祝昭和天皇登基而興建的,時稱「御大典記念塔」,為當時台南市最高的建築,後來便作為防火瞭望塔使用。1937年時,高塔的兩側增建了「合同廳舍」,左側是消防組詰所,右側則是警察會館與錦町派出所,整體屬於折衷式建築。戰後曾先後由消防、空軍與警察單位使用。現今的建築則是在2019年完成古蹟修復時,清除了外牆白漆與北側騎樓復舊的樣貌。由台南市消防史料館與中正消防分隊使用。
林百貨
林百貨於1932年開幕,是南台灣第一間百貨公司,更是全台灣唯一設有神社的百貨公司。建築是五層樓的鋼筋混泥土結構,建築風格則是折衷主義樣式。落成時是台南最高的建築,並有當時罕見的電梯、鐵捲門等現代設施。與台北榮町的菊元百貨並列當時的南北兩大百貨。
原日本勸業銀行臺南支店(今土地銀行台南分行)
原日本勸業銀行臺南支店建於1937年,是該行來台設立的五間支店中,繼台北支店後的第二間支店。建築外觀為採近世復興式,雕刻不同於古希臘或古羅馬的樣式。整體樣式與台北支店幾乎一樣,但在細節上做出變化。如台北支店的柱頭裝飾較為繁複與平面;台南支店簷口線是以菊花與卍字飾,柱頭上方是日本福神的臉。台北支店則是非卍字飾,福神臉則改為獅面。整體來說,台北支店較為繁複渾厚。
戰後勸業銀行改組為台灣土地銀行,台南支店便作為台南分行使用至今。不過在1983年拓寬忠義路時,建築需退縮三公尺,導致西立面及其五根廊柱被拆毀,結構也遭到改建,相當可惜。
原台南測侯所
台南測候所建於1898年,是臺灣現存最古老的氣象建築。建築外觀獨特,是由高12公尺的中央圓柱形風力塔與其塔基18邊型、直徑15公尺的一層樓辦公廳舍組成。目前建物屬於臺灣南區氣象中心,作為氣象歷史文物展示之場所。
原臺南公會堂(今吳園藝文中心)
台南公會堂肇建於1910年,目的是為台南一帶提供當時缺乏的公共聚會場所。建築整體分成兩層樓、有著西洋建築裝飾的前棟,以及後方一層樓、未有太多修飾的木造大會堂。戰後公會堂則曾作為中山堂、軍方聯誼場所與社教館使用。1994年社教館遷離後,建物經過整修後呈現今日的樣貌。
原臺南山林事務所(今葉石濤文學紀念館)
臺南山林事務所切確落成日期不明,但由建材與外觀形式推測建於1925年,為管理台南山林之政府部門。戰後曾由多個機構使用,目前是葉石濤文學紀念館,是第一個由政府設立的作家紀念館。
原台南武德殿(今台南市忠義國小大禮堂)
台南武德殿建於1936年,是當時大日本武德會台灣本部,為了推廣武道與尚武精神所興建的。建築的外觀雖然是典型的日式社殿,但建材則是使用鋼筋混凝土、洗石子這類現代材料。建物有兩層樓高,二樓的東西側分別為劍道場與武道場。我大學時跟著劍道社到台南參加比賽時,也曾到台南武德殿內部參觀過,印象很深刻。戰後則為台南市忠義國小的大禮堂。
原台南警察署(今台南美術館一館)
台南警察署建於1931年,外觀屬於裝飾藝術風格。戰後則改為台南市警察局,並在2010年市警局遷移後,在隔年被納入臺南市美術館系統作為1館,並於2018年開始營運。
原台南地方法院(今司法博物館)
我初次見到台南司法博物館時,因其典雅的歐式外觀,本以為它是類似新竹美術館的藝文場館。沒想到後來查了資料後,才知道它是原台南地方法院、現在的司法博物館,與總統府、國立臺灣博物館並列為日治時期台灣的三大經典建築。當年轟動一時的抗日運動西來庵事件,正是在此審理。
司法博物館現址為明鄭時期的馬兵營遺址、晚清史學家連雅堂故居一帶。由當時總督府營繕課技師森山松之助設計,落成於1912年(大正元年)。在之後的歲月中,因空間逐漸不夠使用,在2001年,台南地院遷至安平區的新院舍。現址則展開長達十幾年的修復,直到2016年11月才作為司法博物館對外開放。
整個司法博物館建築屬於巴洛克風格。為顯政府與司法威儀,整體建築莊嚴典雅外,在建築細節上,也有許多政治意涵,像是用繁簡不同做出官民之分的呈現。如東側的主入口,當年為法院人員進出之用,因此其條柱為裝飾繁複的愛奧尼克式,門罩下也有勳章飾。西側的次入口,則主要為洽公與開庭的民眾使用,裝飾上就大為簡化。
西市場
現今所見的西市場本館建於1912年,是為了改善當時台灣傳統市場衛生環境不佳,所建的新式現代市場。西市場本館呈現L型,有著歐風、帶有老虎窗的馬薩式屋頂。北翼多是蔬果、雜物之賣店,東翼則主要是銷售肉品的賣店,入口上方有圓型山牆。
1933年時,為了促進鄰近區域的商業活動,在本館東側中庭噴水池周圍,新建有41間店舖的「淺草商場」,連同周遭的西市場魚賣店、原新高製糖株式會社冷藏庫、原臺南州青果同業組合香蕉倉庫形成西市場的建築群。但目前西市場的整修仍在進行中,預計要到2023年才會完工。
免費旅行資訊週報
我常被問怎麼會知道那麼多景點/拍攝點,其實我每週有整理在網路上發現的新景點、旅行資訊的習慣,作為之後的旅行與拍攝的靈感。我也把這些資訊以免費電子報的形式跟大家分享,如果感興趣的話歡迎訂閱噢!
我的旅行攝影線上課程
三步驟拍出你獨有的旅行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