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部戰時指揮中心
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戰時指揮中心參訪記錄
位在園區西北角落,緊臨台北工場的一座圓錐形水泥建物,是我之前造訪鐵道部時的遺珠。它原是建於1943年,讓鐵道部高層避難用的防空洞。但在戰後因為國共砲戰的情勢,改為戰時指揮中心,供戰爭期間指揮調度全台鐵路事務之用。
戰時指揮中心的地面結構高七公尺,採鋼筋混凝土建造,為總督府鐵道部工務課技手鳥巢英一設計。外部為了可以彈開炸彈而設計為圓錐體,內部則分為上下兩層結構。戰後才又使用美援增建外部的防護壁,內層的入口則設有雙層防爆鐵門。
通過防爆鐵門,進入內層的上層空間後,即可看到一幅台海地圖,以及佈滿錐形空間的消音板。這裡過去應是高級職員的辦公空間。值得一提的是,台海地圖上並非使用今日我們熟悉的經緯格線,而是採用美軍的方格座標(MGRS)。
在台海地圖板的後方,則是通往地下結構的入口。一進入地下室,最引人注意的就是環繞曲型壁面、1970年代的全臺鐵路路線圖。圖上有包括車站、橋樑、河川、隧道等重要資訊。同時也設有與地面相通的通風口。另一個吸引我注意的則是樓梯上的「指揮官專用」牌。導覽員說,這裡是保留給指揮官「方便」的地方。
鐵道部戰時指揮中心規模不大,但是保留完整,可以感受當時兩岸的緊張氣氛,是很特殊的時光膠囊,很推薦給對造訪歷史現場感興趣的人。
免費旅行資訊週報
我常被問怎麼會知道那麼多景點/拍攝點,其實我每週有整理在網路上發現的新景點、旅行資訊的習慣,作為之後的旅行與拍攝的靈感。我也把這些資訊以免費電子報的形式跟大家分享,如果感興趣的話歡迎訂閱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