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街與周邊
青田街周邊介紹與拍攝參訪建議
一直覺得,青田街這一帶有種自己的氛圍結界。往往過一條街、一條巷弄,就從喧囂變成幽靜,每個從圍牆後探出的日式屋簷,似乎都隱隱透出鮮為人知,但又觸動人心的故事,是處會讓人慢走細拍的地方。幾週前為了準備我在Nikon School開設的城市建築外拍課程,又回來踩線了幾次、發覺了更多拍攝角度。現在課程結束後,把這輯照片整理成一篇圖文跟各位分享。
目錄
Toggle日式宿舍群
青田街周遭的街區,在日治時期稱為昭和町。這裡保有很多過去台北高等學校、台北帝國大學時期興建的日式教師宿舍。現在有些仍作為師大、台大的宿舍使用,有些則已經修復並活化另做它用,如餐廳、茶館或者藝廊使用。但也因為如此,在青田街會看到精心修葺的老屋,也會看到疏於維護、甚至開始傾頹的老房子。感受有些複雜。
多元的宗教建築
除了日式的老房外,青田街一代也能看到多元且和諧的宗教元素。例如日治時期就存在的昭和町教會(今和平基督長老教會)、台北清真寺與民間的宮廟。
台北的第一間清真寺,一開始其實是因戰後有大量穆斯林由中國遷徙至台灣,而用麗水街、青田街附近的一棟日式屋舍改裝而成。1950年代才因與中東國家往來逐漸熱絡,為了來訪官員的需要,便與沙烏地阿拉伯等中東國家合資,在附近新建台北清真寺。
1960年落成後,一度被認為是遠東最宏偉的清真寺。1971年時,沙烏地阿拉伯國王更是親身造訪台北清真寺。雖然有著金色圓頂、宣禮塔散發的伊斯蘭風情,以及過去顯赫的歷史,今日的台北清真寺寧靜平凡地,處在青田街區的邊緣,與舊昭和町教會(今和平基督長老教會)共組多元的街景。對比在歐洲,有時還是很讚嘆台灣在宗教信仰上的包容性。
巷弄裡的精緻店面
或許因為座落在文教區內,又臨近著名的永康街,青田街周遭有許多精緻且具有特色的店面,成為巷弄間的亮點與驚喜。
前衛的現代建築
就像在精緻典雅的日式茶館與藝廊前,矗立著著濃厚中亞氣息的蒙藏委員會如此跳躍一樣。有著由多個不同三角形構成與冷冽金屬外觀的師大美術館,便也理所當然地融入青田街景中。師大美術館外觀是由192.8片鈦金屬板組成,是為了與1928年落成、古典的行政大樓互映。
同場加映
為了讓學員方便搭捷運,這趟外拍課程接近尾聲時,我在青田街區之外,安排了淡江大學台北校區這個拍攝點。這棟建築的年代與風格,剛好介在日式屋舍與現代的美術館中間,可以有些平衡的作用。
這棟建築在外觀上看不到窗戶,不知是否隱藏在這些白色的格柵之後。也許因為如此,他少了一些建築感,反而更像是一種精品。此外,我也很喜歡它雅緻的色調。
本來這趟外拍課程也有安排錦町宿舍群如總督府山林課宿舍等的拍攝,可惜目前正在大規模的翻修,預計要到年底才能完工,就待到時再來補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