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蘭巴南
印尼普蘭巴南神廟參觀記錄與拍攝建議
離開婆羅浮屠後,我便接著前往與其同時期建造的印度教神廟,也同樣因為不明原因遭到廢棄。它是印尼最大、東南亞第二大的印度教神廟,僅次於柬埔寨的吳哥窟(原為印度教寺廟,後期逐漸轉為佛教寺廟)。這座神廟就是位於日惹市區東北方約20公里的普蘭巴南神廟 (Prambanan)。
普蘭巴南神廟的歷史
普蘭巴南神廟建築群的第一座建築完工於九世紀中葉,並於後來的八十年間逐漸擴展規模,並因為不明的原因在十世紀遭到廢棄。目前提出的假說有權力鬥爭、位在神廟北方25公里的默拉皮火山爆發,導致當時統治者將統治中心移至東爪哇,進而導致神廟的廢棄與衰敗,並在十六世紀一場嚴重的地震中倒塌,其歷史也逐漸被遺忘。而西方世界直到1733年,才由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雇員Cornelis Antonie Lons首次「發現」普蘭巴南神廟。並於1803年,由時任爪哇東北岸總督的Nicolaus Engelhard進行首次的清理、測量與研究。
雖然在後來的短暫英國佔領時期,又進行過一次全面的調查,但也沒有對普蘭巴南做進一步的保護與重建。導致後來荷蘭居民拿神廟的雕像當花園裝飾、當地村民拿石塊當建築材料的現象出現。1880年代時不嚴謹的考古挖掘更是助長了文物的盜取。直到1930年,真正有意義的重建才正式開始,並持續至今日。
普蘭巴南神廟的建築
普蘭巴南神廟建築群整體成正方形,分為內外院。內院有八座規模較大的廟塔,其中前三大的主廟主祀印度教的三大神祇 (Trimurti),分別為中央的毀滅之神濕婆(Shiva)、北側的秩序之神毗濕奴(Vishnu)和南側的創造之神梵天(Brahma)。其中又以濕婆廟規模最大,高47公尺,外部裝飾也最繁複精細,其餘依序次之。
主要的神廟雖然有人數限制,但都可以登頂其上。其他的神廟都只有一入口與一室,並在其中置其供奉的神祇,唯有最大的濕婆廟例外。濕婆廟四面入口各對應有一室,其中除了主神濕婆外,還分別有其子象頭神Ganesha、其妻的化身Durga與投山仙人Agastya。
三大主神廟的前方也有其對應的坐騎廟(Vahana temples)。分別為濕婆的坐騎神牛(Nandi)、毗濕奴的坐騎大鵬金翅鳥(Garuda)與梵天的坐騎孔雀(Hamsa)。三大主神廟與其對應坐騎廟之間的空地,在南北兩翼還有Apit廟。根據南翼Apit廟外牆上的女性淺浮雕,推測供俸的是梵天之妻Sarasvati;北翼Apit廟則應為供奉毗濕奴之妻Lakhsmi。內院還有4座位在內院各個入口門前的Kelir廟,以及四座位在角落的Patok廟。
外院則原有224座小型的廟,但可惜後來因為廢棄、天災與人為盜採,目前是散落一地的石堆。否則在普蘭巴南的全盛時期,應是由外而內,小塔林簇擁中央大塔林的輝煌景象。
普蘭巴南日出與日落的拍攝
理想上,因為普蘭巴南主入口面向正東方,因此早晨會是最佳的拍攝時機。但因為普蘭巴南並無販售日出時段的票券,因此另一個比較好的拍攝時機會是在傍晚日落時刻。不過因為我造訪時,日落時刻與我的行程以及園區關門時間無法很好的搭配,只能在下午時刻造訪。普蘭巴南神廟園區最後購票時間為下午五點,入園後可以待到六點。如果日落時間可以搭配的話,比較推薦日落前造訪普蘭巴南神廟。
普蘭巴南交通
若要跟我一樣一天內跑Punthuk Setumbu山、婆羅浮屠與普蘭巴南神廟的話,包車是最方便的交通方式。雖在普蘭巴南神廟距離日惹市區相對不遠,自己租機車前往似乎也蠻可行的。但考量到我要凌晨就出發拍攝婆羅浮屠,最後還是選擇包車直接順訪普蘭巴南神廟。我是在klook上面直接購買包車的行程,省去在當地找司機詢價的麻煩。加上klook可以搭配shopback賺現金回饋,以及刷卡累積里程,又有行程的評價可以參考。我之後印尼的旅程中,幾乎只要klook上面有現成、符合我需求的行程,我就直接透過klook購買。
訂閱我的免費電子報
我常被問怎麼會知道那麼多景點/拍攝點,其實我每週有整理在網路上發現的新景點、旅行資訊的習慣,作為之後的旅行與拍攝的靈感。我也把這些資訊以免費電子報的形式跟大家分享,如果感興趣的話歡迎訂閱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