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舊法學院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我看到這麼美的老建築,又位在台北市精華地段,竟然就這樣閒置十年,頹態盡露時,不禁大嘆可惜。而這人去樓空、漸顯破敗的百年建築,其實是培育出三位總統的不凡之地。這個城市喧囂中,彷彿時間凝結的寧靜綠洲,就是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弄春池看向行政大樓。弄春池是於1959~1967年間所掘,而非原台北高商所留下的。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歷史

台大舊法學院所在的建築,原屬臺灣總督府高等商業學校,後在二戰期間改為臺北經濟專門學校。1945年日本戰敗,該校由國民政府接收。經過兩次兩次改名後,最終在1947年後併入台灣大學法學院,涵蓋政經、社會、法律、商學等系所。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先是三民主義研究所、新聞所、社會系等系所陸續遷回了總區。隨後在2009、2014年,法律學院與社科院也離開徐州路校區,回到了公館。此後校舍閒置長達十年,漸顯頹態。2024年末,台大國際政經學院在此揭牌。也許不久就能一掃沉沉暮氣,尋回校園應有的活力。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看點

台大舊法學院由五個主要建築組成:行政大樓、前後排教室、圖書館、綜合大樓及警衛亭。進入校門後,左側是行政大樓,對面是前後排教室,中間有一座水池花園。這些建築在1998年被列為古蹟。右側則有警衛室、綜合大樓與圖書館,其中警衛室與圖書館在2018年也獲指定為市定古蹟。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1947年臺大法學院接收臺灣省立法商學院校舍後,曾拆除武道場等兩棟舊校舍以改建新大樓。

大門

台大舊法學院的大門、行政大樓和教室建築都是由同位建築師設計,大門主要使用唭哩岸石建造。這種石材產自石牌、芝山一帶,以岩石密度高聞名。從清代開始,七星山到劍潭到石牌一帶就以優質石材著稱,台北城的建材也是使用唭哩岸石。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大門採用的是一種相對不規則的砌石法。其做法為先將石材切成長方形或正方形,再以水平或垂直方式不規則堆疊,形成看起來相對天然的風格。除了特別的砌石工法外,校門上方的青銅燈也很獨特,雖然現在這種款式已經很少見,但在當時是相當風行的設計。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警衛亭

警衛室特別之處在於它的結構。與台灣大多數的警衛室不同,它是少數採用木造建築的警衛室之一。它的屋頂結構和支撐方式都相當特別,為背心式屋頂(Jerkinhead Roof),這屬於一種歐式木造建築風格。在歐洲,這種建築風格通常用於大型公共建築的頂樓或鐘樓。但在台灣,這種風格被運用在警衛室,又覆上日式屋瓦,反而有種獨特的趣味。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舊法學院的警衛亭讓人聯想到台大總區外型相似的椰林小舖。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行政大樓

行政大樓與前後排教室的建築的主要風格為「西洋古典式樣」,即古典主義建築風格。是由建築師梅澤捨次郎設計,他作品著名的作品還有台南美術一館、林百貨等。這種古典式樣融合了巴洛克晚期和維多利亞時期的建築特色,並以紅磚建材為主要特徵。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這種風格傳入台灣,主要源自日本第一代現代建築師辰野金吾的影響。辰野金吾是東京車站的設計者,他在英國學習維多利亞改良式風格後,返回東京帝國大學建築科任教。他培養的許多優秀建築師後來來到台灣,因此在台灣留下了大量具有辰野風格特色的建築。雖然梅澤捨次郎並非直接師承辰野,但其作品中仍明顯可見辰野風格的影響。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專賣局的廳舍即為辰野式建築的一例。

行政大樓坐西朝東,採四合院形式設計,中央有中庭提供採光。建築外觀使用紅磚,並運用拱門與柱子呈現歐洲傳統建築風格,但實際結構採用了當時新穎的鋼筋混凝土。大門入口設計了石造拱圈,上方雖無拱心石裝飾,整體設計顯得比一般公共建築更為簡樸。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雖然整體建築外觀呈現歐洲古典風格,但屋頂採用了日本黑瓦,形成了和洋混合風格。建築裝飾也從傳統複雜轉為簡潔,例如二樓採用簡約的圓環圖案,而非傳統巴洛克式的繁複花飾,比起典型的新古典主義也更顯俐落,反映當時逐漸興起追求簡約的風潮。然而在柱式選擇上,仍保留了傳統希臘愛奧尼克式等裝飾風格,這種設計在1920年代深受日本建築師歡迎。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大門上方使用了有些許柱頭裝飾的愛奧尼克柱式。

此外,為了適應臺灣的氣候,建築設計融入了多項相應的實用調整。像是建築整體向內退縮,並在外圍設置拱廊,不僅形成走廊空間,更能有效防潮、遮雨及遮陽。二樓延續相同概念,設計了陽台和過渡空間,這種考量在南洋地區的建築中也相當常見。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兩側陽台則使用較為樸素的托斯卡尼柱式。

隨後我們便進入行政大樓內部,首先我們來到的是大禮堂。大禮堂共有兩層,也做教室使用,整體空間精緻素雅,許多別緻小細節與裝飾,都襯托出這個空間的重要性,可以看出設計時的用心。大禮堂的講壇與木製座椅多為原件,非常可貴。但大禮堂不少地方可看出受潮嚴重,講壇一側小房間的地板甚至還掀了起來。我們隨後便上到大禮堂的二樓,但總務處的人員擔心結構不穩,僅讓我們在門口張望。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大禮堂上仍掛著法學院的院飾。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大禮堂其實裝飾精緻,一樓甚至還使用了希臘柱式。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大禮堂的木製桌椅、講壇多為原件。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不知道中央帶有孔洞的圓形裝置是什麼功用呢?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大禮堂不少地方受潮嚴重。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講壇旁小房間裡的地板甚至已經掀了起來。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大禮堂二樓。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大禮堂二樓。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大禮堂二樓望向講壇。

離開大禮堂後,我們順著走廊準備從另一側的樓梯回到一樓。這裡可以很好的俯瞰中庭。途中我經過一處像是辦公室的空間,一側有個可能是休息室的空間。裡頭僅剩一些空櫃子、兩張沙發和一張皮椅,牆壁與天花板則剝落嚴重。從第二會議室旁的樓梯下到一樓後,在離開的途中看到大門的內部。之前一直納悶為什麼行政大樓的門總是關閉,原來是因為不擋著不行了!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行政大樓中庭。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行政大樓建築裡,絕大部分直角的地方都有做圓弧收邊,非常用心。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不知道這是什麼裝置呢?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行政大樓入口旁的主梯。樓梯扶手有著精細的裝飾。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其中一間辦公室。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辦公室旁的房間。也許過去是教師休息室這樣的功能。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大禮堂與第二會議室間的穿堂。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第二會議室門口。行政大樓許多空間入口的木作都帶有裝飾。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大門進後來後的穿堂。上方掛有寫著「the Asian Renaissance」的匾額。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帶有台灣水果元素的柱頭裝飾。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入口大門與支撐結構。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中庭一景。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行政大樓後方頗具份量的雨遮。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行政大樓側門。上方有雨遮的痕跡。一旁窗戶的鐵窗也頗為別緻。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對面研究大樓也有類似風格的鐵窗。



前排教室

前排教室主入口的立面一樣為簡潔裝飾的古典主義風格,柱式也選用樸素的托斯卡尼柱式。但一二樓交接處有牛腿點綴,三道拱門也飾有拱心石。整體看起來簡潔但卻不單調,是相當典雅的平衡,同時也少了點行政大樓莊重的嚴肅感。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一樓的教室都已上鎖、搬空,僅剩教師休息是還保有完整的傢俱,左方牆上還懸掛著「台灣文藝復興」的匾額。「台灣文藝復興」、「亞洲文藝復興」是許介鱗院長期間所推動的運動。當時許院長認為學生過於功利,因此倡導身心美化。他改造校園環境,邀請師生創作書畫製成陶瓷版畫鑲於校園圍牆上,並重新設計行政大樓中庭亭閣與桌椅,期望藉環境美化來影響學生。這些牆上字畫自此成為徐州路校區的特色之一。這次很可惜的未能上到前排教室二樓參訪。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前排教室的教師休息室。可見左方牆上懸掛著「台灣文藝復興」的匾額。行政大樓門內則有一塊「亞洲文藝復興」的匾額。

校園圍牆上的書畫是徐州路校區的特色之一。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後排教室

後排教室的立面就又更為簡單,幾乎已是脂粉未施,僅有中央的入口有雨遮和仿石拱門的造型。且看似一致的立面,其實左右並不對稱。中央入口左方的教室,在二樓走廊設有石欄杆,紅磚牆與屋頂的交界處則轉為仿石材/ 磨石子作為銜接,並有molding線條裝飾。右側二樓教室的走廊則把欄杆改為石板,紅磚也直接與屋頂相接。一樓走廊廊柱間的拱頂雖有做材質上的變化,但柱腳也不像左側一樓廊柱柱腳有做修飾。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前後排教室間的小椰林道,兩側有杜鵑花,據說春季盛開時很美。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整體而言,左側教室的樣式與前排教室更為一致,而右側教室比左側教室簡單樸素許多,兩者的立面之間甚至還有一道實體分界。我之前在總督府鐵道部的建築也有觀察到這樣的現象,主要是因為左右翼建築是在不同時期建成,且因為時空背景影響建造經費之下,導致一側比較簡化。不知道舊法學院的後排教室是否也是類似原因導致這個現象呢?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後排教室的教室也是全數上鎖,內部也多數搬空,少數還留有些課桌椅。比較特別的室友兼經濟研究所自己的圖書館。這次本來有安排要進入階梯教室,但很可惜總務處的人員臨時有事必須趕回總區,只好作罷。此外,同樣也很可惜地未能上到後排教室二樓。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這次很可惜總務處的人員臨時有事必須趕回總區,來不及讓我們進去階梯教室。照片是工作人員之前場刊時拍攝的。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階梯教室上的數學公式仍然停留在2014年。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這次很可惜沒有上到二樓。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公告欄。根據現場學姊的回憶,過去這裡公布成績時,是許多人不想面對的時刻。



法學院圖書分館

法學院圖書分館(簡稱法圖)建於1963年,由建築師王大閎設計。他是第一位完整接受西方現代建築教育的建築師,喜歡在現代建築中融入中式元素,他最為人知的作品國父紀念館即為一例。從法圖的建築也可以看出,王大閎的建築風格除了融合現代主義和傳統建築元素外,亦很擅長利用鏤空設計,來創造出極佳的採光效果,非常具有識別度。目前法圖內部空間大部分已經搬空,陸續運回總區圖書館,書架上只剩下少量藏書。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圖書館也使用難度較高的「斬石子工法」。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法圖內部一景。多數書籍已經運走或裝箱。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法圖內其他空間。

為我們導覽的學生補充說到,在美援時期,只要能向美方證明欲興建建築物對台灣有利,基本上就能獲得資金援助。這使得台大有許多建築出自同一位建築師之手,像王大閎就設計了台大總區的第一學生活動中心(活大)、地質系館、農藝系館、漁業陳列館以及數棟宿舍。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王大閎也喜歡嘗試變化。像是樓梯扶手刻意做成不連續。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地質系館。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活大。

綜合大樓

綜合大樓過去是法學院學生的活動中心,地下室以前有一家書店,還有一些社團活動的場地。五樓則有電腦教室、教師研究室、研究生室等。嚮導說地下室的劉老闆書店,開了30多年。即使在2014年法學院搬走後,書店還是堅持到2015年才離開。現在都絕大多數空間都已經封起來了。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2024年5月,台大國際政經學院在這裡辦了一場揭牌茶會,據傳後年便要開始招生,屆時將會是一個採用全英文授課的國際性研究機構。因此我們的嚮導推測台大應該會從這棟綜合大樓開始整修,然後逐步整修行政大樓和三教室。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參觀資訊

台大舊法學院的校園是開放的,平時除了等接駁車的學生外,也可以看到許多民眾在這此運動。不過建築物內部則是不開放的,只有在特定期間,才能透過參加活動進到內部一探究竟。我這次就是透過「打開台大」造訪舊法學院內部。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台大舊法學院拍攝建議

若只是單純拍攝舊法學院的外觀,由於校區不小,又有許多長廊等長縱深的結構。使用標準變焦鏡如Nikon Z 24-70 f/2.8 S (約是iPhone的1x~3x)會是最佳的選擇。24端夠廣,可以拍攝大多數廣景。70端也能提供足夠的壓縮感。f2.8大光圈帶來的淺景深,也能提供足夠的空間切割感與敘事感。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拍攝時間,則是以早上至中午前為佳。這時行政大樓與前後排教室會是順光,加上我造訪時正值深秋,太陽角度低,光影尤為迷人,是最好的拍攝時機。每個季節切確適合拍攝的時間並不一樣,造訪前可以先用Photopills查詢。詳細Photopills的使用教學可以參考我的旅行攝影線上課程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若是透過活動參訪舊法學院的建築內部,以我過去參加的導覽經驗來說。因為時間緊湊不太可能有時間換鏡頭,且室內空間又比較狹小。因此我全程只使用了廣角變焦鏡如Nikon Z 14-30 f/4 S (約是iPhone的0.5x~1x)來拍攝。一些建築的細節特寫,就透過事後裁切的方式處理。我使用的機身為Nikon Z8,有4,500萬畫素可供裁切,低光與防手震表現都很棒,事後拍出的照片也很滿意。至於要如何才能在參加導覽時拍攝出無人的照片,同樣也可以參考我的旅行攝影課程噢。

台大舊法學院(徐州路校區)歷史、看點、造訪與拍攝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我的旅行攝影線上課程

三步驟拍出你獨有的旅行影像

Comment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