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奧塞美術館必看作品、介紹、票卷資訊、參觀與拍照建議
這座聞名遐邇,被認為是巴黎必訪、擁有最多印象派畫作館藏的美術館,前身其實是一座火車站。它在1970年代,一度要被完全拆除以興建飯店。所幸在有識之士的阻擋下,將火車站保留下來,讓它最終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美術館,擁有著米勒、梵谷、雷諾瓦的大師真跡等鎮館之寶。這座美術館就是巴黎的奧塞美術館。
目錄
Toggle奧塞美術館歷史
在左岸隔著塞納河與杜樂麗花園相望的奧塞美術館,前身是建於1900年、學院派風格的奧賽火車站 (Gare d’Orsay),完工時恰巧趕上在巴黎舉辦的世界博覽會。奧塞火車站在1939年前是法國西南鐵路網的終點。然而隨著主流火車的長度越來越長,奧賽火車站的月台開始漸漸不敷使用,作為車站的功能性逐漸低落。
因此在1970年時,當局便核准拆除奧賽車站,並準備原址新建飯店。所幸這個計劃被當時法國的文化部長擋下,並在1978年列為歷史建築。最終在時任法國總統的密特朗之文化大計畫(Grandes Operations d'Architecture et d'Urbanisme)中,改建成美術館,主要收藏十九世紀中末葉的法國藝術品,補足了羅浮宮與法國當代美術館兩者之間館藏的空缺。
奧塞美術館必看鎮館之寶 - 米勒、梵谷、雷諾瓦大師真跡
我幼時曾學習美術,並且對印象派的畫作有很大的喜好。因此造訪奧塞美術館對我來說,猶如入寶山一樣興奮。因此規劃了一整天待在奧塞美術館,午餐也順道在館內華麗的餐廳裡享用。不過奧賽美術館館藏眾多,且熱門展品前總是大排長龍。若要每件細看,即便花費一天恐怕無法全部看完,但至少要看被譽為鎮館之寶的米勒、梵谷、雷諾瓦的大師真跡各一幅。我推薦的作品如下:
⽶勒的《拾穗》 Les Gleanuses Salon(The Gleaners)
《拾穗》是米勒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米勒屬於當時法國的鄉村風景畫派,即巴比松派。這幅繪於1857年的油畫作品,正是以舊約聖經中,路得記-路得與波阿斯的記載作為藍本進行創作,呈現農民需讓窮苦人撿拾收割後的遺留穗粒,讓其得以溫飽一事。《拾穗》也是米勒初次嘗試寫實主義手法的作品。
其實我第一次欣賞米勒的拾穗並不是在巴黎奧塞美術館,而是在台北的國立歷史博物館。2008年時台灣舉辦了米勒特展,展覽了包含《拾穗》等16幅真跡,一度造成轟動。當時看展的人大排長龍,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外,也讓第一次看到米勒真跡的我相當感動。這次在奧塞美術館再次欣賞到這幅巨作,除了感動依舊外,也因為人潮相對沒有台灣展出時那樣洶湧,可以更好地仔細欣賞畫作細節。
梵⾕的《隆河上的星夜》Starry Night Over the Rhône
《隆河上的星夜》大概是梵谷傳世作品中,最令多數人有印象的之一。我造訪奧賽美術館時,也是梵谷作品中最多人駐足的。這幅繪於1888年的作品,描繪了法國南部城市亞爾的隆河在星光下的夜景。作品雖然只用了黃藍兩色,但巧妙的筆觸卻生動地呈現了閃爍的群星,與其下粼粼波光的河面。
若我印象無誤,這應該是我第一次看到梵谷真跡。即便後來我造訪阿姆斯特丹的梵谷博物館時,又欣賞了更多梵谷的真跡。但我至今依然記得第一次在奧塞美術館看到《隆河上的星夜》時,那股讓我久久不想移開目光、移動腳步的觸動。
雷諾瓦的《煎餅磨坊的舞會》Bal du moulin de la Galette
《煎餅磨坊的舞會》是我最喜歡的雷諾瓦作品之一。這幅創作於1876年的油畫,描繪了一個典型的周日下午時,在巴黎蒙馬特「煎餅磨坊」Moulin de la Galette 創始店裡的場景。在十九世紀末期,巴黎的勞動階級會盛裝打扮,來到煎餅磨坊跳舞、飲酒,以及享用該店著名的煎餅 Galette。
在《煎餅磨坊的舞會》中,雷諾瓦以高超的筆法,把透過樹陰照在人群上的光線,以矇朧的點點光斑呈現,忠實捕捉了午後光影的流動與色彩的閃耀。讓觀者真切地感受到,百餘年前那場舞會的歡愉和放鬆悠閒的氛圍。也因此這幅畫被認為是印象派裡最傑出的作品之一。
我小時候就已經在課本,甚至喜餅盒上,看過《煎餅磨坊的舞會》,因此對這幅畫其實並不陌生。然而實際站在真跡前時,那股強烈的光影流暢感讓我震撼不已。也讓我旅居巴黎時,不時會去蒙馬特追尋這股感覺。
奧塞美術館參觀建議
奧塞美術館館藏非常豐富,值得一看者當然絕對不只以上三幅。除了還有更多米勒、梵谷、雷諾瓦的作品外,我也很喜歡其他像是莫內Oscar-Claude Monet的《聖拉扎爾火車站》、雕塑家羅丹Auguste Rodin《地獄之門》等等。太多太多名作,一天下來除了看不完外,其實還相當疲憊。
雖然說,這些過往這些只能在課本上看到的作品,現在可以近在咫尺地欣賞真跡、直接接收感動,讓在奧塞美術館與人群搏鬥一天的辛勞都值得了。但其實還是蠻建議搭配適度休息,調節體力。像我中午就安排直接在奧塞美術館餐廳用餐,來場視覺以外的饗宴(但用餐後覺得味道其實沒有特別驚艷)。
奧塞美術館餐廳Restaurant du Musée d’Orsay
現今奧塞美術館餐廳的所在,其實就是當年奧塞飯店餐廳的原址,當時奧賽仍是火車站,與里昂車站的藍色火車餐廳皆是為了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而設立。奧塞美術館餐廳由一個大用餐廳與幾個小沙龍組成。華麗的水晶燈、壁畫與鍍金裝飾都已列為古蹟。由於當年許多會議、宴會都會在這裡舉行,因此裝飾華美細緻。所以在這裡用餐,真的頗能感受過往的巴黎風華。
舊火車站大鐘
若沒有打算用餐,頂樓的舊火車站的兩面大鐘處也有咖啡廳與沙發休息區,也能在此眺望巴黎市區與蒙馬特,讓眼睛與身體都得到舒緩。
奧塞博物館票卷與參觀資訊
奧塞美術館全票要價16歐元,其實不算便宜,且幾乎年年漲價。但某些特別身份與時段,則有優惠價,甚至免費。符合條件的話真的可以好好利用。若像我一樣不符合身份的話,則建議可以先上網買巴黎博物館通行證。
- 地址:1 Rue de la Légion d’Honneur, 75007 Paris
- 開放時間:09:30~18:00 (週四到21:45、週一休館)
- 全票:16歐元
- 優惠票:13歐元(未滿18歲未成年人之歐盟成員國陪同人、18~25 歲之非歐盟成員國居民、16:30後入場、週四18:00後入場)
- 免費對象:18歲以下人士(18~25歲歐盟成員國居民白卡會員、奧賽美術館之友協會會員、美國之友會員)
- 免費入場日:每月第一個周日對公眾免費開放
其中我不建議利用免費日參觀。我當時其實就是在該月的第一個週日造訪。雖然可以免費入場,但由於人潮洶湧,光是排隊等待進場就花了快一小時,非常浪費時間,而且進去之後還要再花時間過安檢。真的還是建議使用巴黎博物館通票,走快速通關節省時間。畢竟在巴黎的美好時光,不要白白浪費在排隊上。
巴黎博物館通行證 Paris Museum Pass有2日、4日與6日券可供選擇,使用期限內可以憑證參觀超過50個巴黎景點。除了本文的奧塞美術館外,還包含了如羅浮宮、聖母院、凱旋門、凡爾賽宮、楓丹白露宮等多數人來巴黎必訪的景點,其中大部分還能使用快速通關,節省了大量排隊等待和安檢的時間。建議來巴黎自由行之前,先上網購買好,抵達後就可以直接使用。
奧塞博物館行程安排建議
由於奧塞美術館外就是塞納河遊船的碼頭。看了一整天的名畫與藝術品後,也推薦再安排塞納河遊船,在船上邊欣賞日落時的巴黎美景,邊享受法式美食,結束完美的一天。
如果時間有限,沒辦法在奧塞美術館逛一天的話。奧塞美術館周遭也有很多巴黎必訪景點,像是羅浮宮、杜樂麗花園等等。串連造訪也是很棒的一天。
奧塞博物館拍攝建議
我2013年初訪時,當時館內還全面禁止拍攝。不過如今已經開放拍照,因此想要拍攝與看展的話,最好先規劃好想看和想拍的目標,並排好優先順序後,再去參觀,才能相對避開人潮。此外,太大的背包會被要求寄物。我的攝影包在安檢後,就被要求要拿去寄物,最後只背了一機一鏡去看展。
原本以為會因此錯過許多拍攝機會,一開始還感到有些可惜。但實際上看到這些曠世巨作時,當下真的只想專注用眼睛欣賞,用心去完整體會那些感動。最後雖然照片沒拍幾張,但也沒有遺憾的感覺。不過奧塞美術館建築內部,尤其是頂樓的大鐘與大廳則是蠻值得拍攝紀錄的。使用標準變焦鏡如Nikon Z 24-70 f/2.8 S拍攝,就可以得到不錯的效果。
奧塞美術館的外部部分,雖然在塞納河對岸可以正面直拍奧塞美術館的立面,但這樣的畫面可能有點太過對稱而單調。我自己比較喜歡在Pont du Carrousel拍奧塞美術館。除了側面拍可以取得較深的縱深,並利用Pont Royal當作前景外,也因為這個方向面西。如果當天日落有美麗的雲彩的話,可以當作很好的背景。
另一個我很喜歡的拍攝點則是協和橋 Pont de la Concorde。從這裡除了可以拍到奧塞美術館外,還可以用線條優美的行人橋當作前景、聖母院當作背景,捕捉巴黎經典的風景。適合下午順光時來拍攝。此外,協和橋也是拍攝亞里山大三世橋的絕佳地點,可以拍攝此橋搭配大皇宮、艾菲爾鐵塔的夕景跟夜景。時間夠的話,在協和橋可以待上數個小時,把兩側的美景一次拍完。而以上橋樑的拍攝點,由於場景的縱深長,需要使用如Nikon Z 70-200 f2.8 S的長焦鏡來拍攝,才能取得較好的畫面與效果。
我常被問怎麼會知道那麼多景點/拍攝點,其實我每週有整理在網路上發現的新景點、旅行資訊的習慣,作為之後的旅行與拍攝的靈感。我也把這些資訊以免費電子報的形式跟大家分享,如果感興趣的話歡迎訂閱噢!
我的旅行攝影線上課程
三步驟拍出你獨有的旅行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