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佳陽大山
志佳陽大山攀登記錄與建議
台灣次高峰雪山自日治時期首登以後,便吸引了眾多愛山人前往踏訪。在今日多數人使用的雪東線開闢之前,山友走的其實是另一條百年舊路。比起相對平緩雪東線,這條循志佳陽大山稜線的走法,是「開門見山」的一路陡上。直至海拔3345公尺的志佳陽大山最高點後,才轉為平緩。走趟志佳陽大山,能用坡度治腳癢,再以美景止心癢。因此被奉為單攻聖品,是治療山友低山症的絕佳良藥。
目錄
Toggle志佳陽線的歷史
大正4年(西元1915年)時,由財津久平率領的蕃務本署測量隊從南山村(昔卑亞南社)出發,經由思源埡口(昔卑南鞍部)、環山部落(昔志佳陽社),抵達志佳陽大山。再循其稜線完成雪山主峰(昔次高山)首登,並且完成測量。此後這條路線便成為攀登雪山的唯一路線,也讓志佳陽大山變成登雪山的必經之地。
加上1929年時,台中州知事於志佳陽大山與雪山主峰之間,興建當時雪山地區唯一的新式山莊,即可容納百人住宿的「次高山莊」(戰後稱「雪山山莊」,現不存),以及1970年在瓢簞池旁興建的瓢簞山莊,都讓這條路線更為大眾化。1970年後,因為路程更短、坡度更緩的雪東線開闢,需要五公里內陡升1700公尺的志佳陽線便不再是主流的登雪山路線。
志佳陽線的看點
自3.1k爬升開始一直到抵達瓢簞山屋,基本上皆是走在森林裡,因此是幾乎沒有展望的。不過在我前往的春季,途中有不少花朵綻放,也是值得停留欣賞的景緻。不過真正遼闊的大景,要過了瓢簞山屋,登上往基點的稜線後才會真正開展。
在稜線上,可以看到南湖大山、中央尖山、大劍山、品田山、雪山東峰以及雪山主峰的名山。視力夠好的話,還可以看到七卡山莊與油婆蘭山屋。
志佳陽大山的難度
志佳陽大山路徑清晰且單純,唯一會影響難度就是它的坡度。對登山新手而言,志佳陽大山五公里內陡升1700公尺,可能會是一道體能障礙。我下山時,看到許多爬得有點掙扎的山友,有點替他們擔心。所以對新手而言,會建議把志佳陽大山安排為兩天一夜的行程,或者先爬幾座百岳再來治腳癢吧!
攀登志佳陽大山的路線與行程安排
志佳陽大山被許多山友譽為單攻聖品。不過因為我想要在志佳陽大山欣賞群山日出,也想體驗剛落成不久的新瓢簞山屋,所以安排為兩天一夜的行程。行程如下(時間預估為參考健行筆記):
D1 司界蘭溪吊橋至瓢簞山屋
司界蘭溪吊橋→(0.4k,15分鐘)→之字坡爬升後下溪谷→(0.3k,20分鐘)→果園→(0.4k,10分鐘)→鐵橋後取左→(0.7k,20分鐘)→鐵棧道→(1.3k,40分鐘)→3.1K營地→(1.2k,80分鐘)→苗圃工寮→(1.7k,120分鐘)→賽良久營地→(0.9k,60分鐘)→馬武霸山叉路→(0.4k,30分鐘)→瓢簞山屋
D2 登頂志佳陽大山最高峰
瓢簞山屋→(0.5k,35分鐘)→志佳陽基點峰→(0.5k,15分鐘)→志佳陽大山(折返)→(280分鐘)→四季蘭溪吊橋(司界蘭溪吊橋)
我的實際攀登過程
Day 1
早上六點半離開了投宿的環山部落民宿後,驚訝地發現已經可以看到志佳陽大山之餘,我們開始朝司界蘭溪吊橋出發。經過了非常陡的下坡後,我們抵達並通過吊橋,於6:50am開始這次的志佳陽大山攀登。掃描路旁國家公園的QR code通報入園後,便開始了之字上坡。環山部落前陣子才剛新闢了「環山獵人步道」,因此這段路整理得相當好走。
之字坡結束後,路徑開始下切至溪谷。隨後小幅爬升,經過一些果園與菜園後,便來到森林的入口。此後先是走在鐵棧道上,再接至土徑,直到3.1k的路標前。
此後便是長長的陡升,總計要在五公里內陡升1700公尺。我用穩定的速度一路爬升,倒也不覺得特別辛苦。只是林中無展望,走起來有些枯燥。所幸當時正值春季尾聲,路上仍有不少盛開中的花卉可以欣賞。途中碰到一位獨攀下山的山友,他說昨天只有他一人入住山屋,得以享受山中的寧靜,甚至睡過頭錯過日出。向他詢問了山屋儲水量時,他也提及我們前方還有一隊七人自組團。我們因為要住宿山屋,因此沒有凌晨出發,因此推想那七人應是單攻的隊伍。向山友道別後,我們繼續林中枯燥的爬升。
時節雖是春末,但其實這時日照已經相當強烈,因此雖然森林裡沒有展望,但至少不用烈日曝曬。從司界蘭溪谷陡升了900公尺後,我們於11:30am抵達位在6k、海拔約2600公尺的賽良久營地。這裡是志佳陽社的大獵場,以前有水池,但現在已乾涸。營地有塊帆布,也許仍做獵寮使用。可能因有人炊食過,賽良久營地蒼蠅很多,頗為煩人。我同時也注意到周遭開始雲霧聚集。由於擔心會下雨,我們趕緊吃完行動糧後,便繼續朝瓢簞山屋進發。經過連續的爬升後,我們最終於1:30pm抵達瓢簞山屋。
瓢簞山屋是2022年建成的新山屋。有別於過去山屋的紅色外觀,瓢簞山屋的黑色外觀有種現代時尚感。山屋內部有兩層樓,整體配置很像霸南山屋跟雪北山屋,且內部保溫效果極佳。但令我驚訝的,不是山屋裡有插頭,而是供山友睡覺的黑色軟墊,上面已是滿滿的土腳印。不懂為什麼有人可以沒公德心到穿鞋上去軟墊?畢竟都這麼勤勞爬到山屋了,沒理由懶得脫鞋再上軟墊吧!
我們大致把軟墊打掃乾淨、卸下裝備後,由於時間尚早,就又到山屋外走走。山屋前的平台有兩組木桌椅可供休息、用餐。天氣好時,在這裡泡杯咖啡,欣賞對面的雪山東稜美景,一定相當愜意。可惜現在是白牆一片,只能留待明日了。
由於白牆遲遲未開,氣溫又開始明顯下降,我們早早用餐後便躲進睡袋中睡覺。期待晚上雲開,讓我們可以拍攝點點繁星並欣賞美麗日出。但奇怪的是,我們遲遲沒看到下山山友說的那七人登山隊,不知是去哪裡了?
Day 2
這日我們凌晨四點起床整裝,四點三十分離開瓢簞山屋輕裝出發。志佳陽大山基點離山屋不遠,但我們的真正目標是志佳陽山的最高峰(沒錯,基點不在最高峰),並在那欣賞5:07am的日出。
經過昨日的連續陡升,前往最高峰的上坡已不算什麼。然而當我們在坡上回頭時,才發現這裡有極佳的展望。柔和的高山草原中,一條細細的路徑從腳下一路延伸到遠方,把我們的視線帶往對面遠處的南湖大山與中央尖山。看著草原上小小的山屋,才突然發現我們不知不覺中已爬升了不少。
貪戀美景的我們在這停留不少時間,才突然警覺再不趕緊出發,會趕不及在最高峰看日出。我們邁開步伐快速緩升,最後在日出的金光下抵達最高峰,在最美的時刻享受了志佳陽大山的展望。讚嘆這條百年的雪山舊路,時間的洪流下魅力依然不褪。
拍完照片、飛完空拍後,我們才終於依依不捨地離開志佳陽大山。回程時,也陸續碰到來單攻與過夜的山友。我們告訴他們山屋水況,並替他們加油後,也開始專心陡下,最終在中午12點回到登山口。回望志佳陽山時,真難以相信我們早上還在上面看日出!
志佳陽大山的攀登與拍攝建議
由於在山下無法預知山屋水桶的儲水量,建議先在3.1k前的小溪取水上山,若有碰到下山的山友,可詢問山屋的儲水狀況。若水量足夠,就可將先前取的水倒掉減輕重量。山屋外有不錯的手機信號(中華電信),但不知是否因為山屋金屬材質造成了屏蔽效應,山屋內全無收訊。
志佳陽大山是典型適合Nikkor Z 24-120mm f/4 S這顆鏡頭的路線。大焦段範圍又有恆定光圈,無論是近景、遠景還是花草特寫都得心應手。這次行前就知道志佳陽大山的長陡上會比較辛苦,所以就只帶了這顆鏡頭+Z8跟空拍機,走起來真的輕鬆很多。
在拍攝星空時,我也嘗試了Z8的星空模式跟暖色模式。其中星空模式讓我漆黑中可以直接看到構圖,省去很多試誤與調整的時間。暖色模式也讓我在黑暗中看螢幕的時候,眼睛不會不舒服,背光按鈕也讓我在黑暗中更容易操作相機。經過幾次低光源場合的拍攝,真的讓我又對Z8更加愛不釋手!
延伸閱讀:
訂閱我的免費電子報
我常被問怎麼會知道那麼多景點/拍攝點,其實我每週有整理在網路上發現的新景點、旅行資訊的習慣,作為之後的旅行與拍攝的靈感。我也把這些資訊以免費電子報的形式跟大家分享,如果感興趣的話歡迎訂閱噢!
我的旅行攝影線上課程
三步驟拍出你獨有的旅行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