鑾安堂上西巒大山 一探牡丹落盡的舊人倫工作站
三天兩夜舊人倫工作站造訪與西巒大山攀登紀錄
在列名百岳的西巒大山下,有一座曾經牡丹盛開的百人山城遺跡。這座位處深山、海拔2600公尺的山城,現雖已人去樓空、甚至倒塌傾頹。但仍可從建築群和設備遺跡的規模,感受到過往人車聲鼎沸的榮景,此處便是南投舊人倫工作站,即山友慣稱的巒安堂。為了能夠好好的紀錄這座林業史蹟,我特意安排了三天兩夜時間,在此深刻紀錄。
目錄
巒安堂 (舊人倫工作站)的歷史
舊人倫工作站設立於1960年代,位在總長60公里的雙龍林道之37.6K處,設立目的在於大規模砍伐此區域的林木,巔峰時期有超過百人在此工作。且因位於深山,員工多要一至兩週才能下山一趟,故雖稱為工作站,有著辦公室、修理工廠、倉庫等工作場域,但其實也是座包含宿舍、福利社、廟宇等生活設施的山城。
但與其他伐木工作站不同的是,舊人倫工作站有一座牡丹園。由於氣候合適,過去林務局在此種植了二十五種,約四百株的牡丹花。據傳是為了送給當時的總統夫人蔣宋美齡而栽種的,因此也讓這處牡丹園有濃濃的時代感。且除了伐木從業人員外,當時登山客也會搭乘公車來到工作站,爬一小時登頂西巒大山。從老照片中可以看出這裡一度是人聲鼎沸的喧鬧小城。
在民國八十三年時,因為伐木已不符效益。加上環保意識抬頭,政府頒布禁伐令,舊人倫工作站就此停止伐木。加上後來因為地震、颱風的天災侵襲,前往工作站的林道多處毀損,不易抵達,舊工作站的樣貌也大致就暫停在那個年代。今日要探訪舊人倫工作站,則需徒步循新舊林道、耗時近一天時間前往。
Day 1 登山口經雙龍林道、廢棄工寮至人倫辦公室
一早搭上雙龍部落民宿安排的接駁車後,我們一路驅車至林道終點。途中除了訝異於林道路況極好、是近期重鋪的之外,更發現林場正在伐木中,路旁還整齊排放著伐下的木材。也因為正在伐木的關係,導致實際登山口的位置改變,花了一小段時間尋找才回到原本的登山路徑。此後便是一路向上,直至舊的警備道路。根據網路上的資料,這或許是「人倫警備到東之線」,即日治時期「中之線警備道人和支線」的部分。
舊警備道路除了偶有倒木之外,整體平緩好走,最終在一處大崩壁中斷。行經大崩壁時,我驚奇地發現這裡有眺望日月潭的極佳視角。通過崩壁後,我們接回寬闊平整的林道。一路上我們在路旁發現不少過去伐木時期,作業人員堆疊的酒瓶堆。一路上再經幾個小崩塌,以及一處拉繩後,我們便來到平整的停機坪營地。
離開停機坪營地後,便開始在土徑上沿著稜線爬升,最終再接回林道。這也是去程的最後一段爬升,之後沿著平緩地臨到順行,直至舊人倫工作站。這段林道上也有一些林業遺跡,如一棟僅存三面牆壁的工寮、一輛廢棄的機車和幾個號誌牌。
漫長且沒有展望的林道,其實走起來有些枯燥。因此當我們終於抵達舊人倫工作站,看到過往建物的殘跡時,其實心情相當振奮。不過因為已近傍晚、天空又不時飄起細雨。我們決定先到辦公室紮營取水,準備晚餐,明日登頂西巒大山後,再好好探索工作站建築群。
Day 2 人倫辦公室->西巒大山->牡丹園
這日一早,我們速速用過早餐後,便輕裝出發準備登頂西巒大山。先是由林道旁的山坡一路之字爬升後,再轉為平緩。其中一處有展望,可眺望日月潭。接著便再次爬升,直到抵達西巒大山山頂。
西巒大山三角點、防火瞭望台與水文站
抵達山頂之前,我便先從樹梢間隱約看見兩層樓的木造防火瞭望塔。其實西巒大山山頂除了這座瞭望塔外,還有一座水泥的水文站與三角點。木造瞭望塔的屋頂、樓板和樓梯都已幾乎要全部崩毀,水文站則還是相當完整,內部看起來有一張床與一個置物櫃。
西巒大山山頂雖然沒有360度的環景展望,但前方可以視野無礙地直視玉山群峰與馬博拉斯山。我們在此盡情拍攝後,遍尋原路下山回到辦公室。
下山用午餐後,我們便開始探索工作的建築群。除了辦公室外,還有辦公室旁的福利社、巒安堂、修理工廠、車庫、發電室、宿舍與牡丹園。可惜這裡有大量現代登山者留下的痕跡與垃圾,幾乎已看不見過去工作站人員的生活痕跡。宿舍建築更是有多頂商業團搭好的帳篷,等著下次帶客人來時可以直接入住。有些房間也有許多協作/ 嚮導留下的食材和調味料。
福利社
巒安堂
巒安堂是過去舊人倫工組站的信仰中心。傳說是山上森林大火,當時的主管與工作人員向神明發願祈雨,應驗後建廟還願。工作站裁撤後,神明也已請下山。
修理工廠
宿舍
舊人倫工作站建築群中,宿舍建築佔了很大比例。這些本該保留最多過往工作站生活痕跡的地方,令我驚訝地充滿現代登山客的痕跡。數量之多,有時甚至掩蓋了過往的痕跡。
牡丹園
探索完建築群後,要為晚餐取水時,在途中又發現一些過往的林業遺跡。
發電站
Day 3 人倫工作站 -> 雙龍部落
這日我們在辦公室前的平台,欣賞了最後一次日出、拍攝辦公室的空景後,就循原路回到雙龍部落,結束這次的探訪。
巒安堂上西巒大山GPX軌跡圖
拍攝與路線安排建議
過去許多山友登西巒大山,會從新人倫工作站側單攻。但因為落差大,攀登頗具體力挑戰,因次也被戲稱為「膝軟大山」。後雖有喜愛林業歷史的山友循舊路,開發了這條巒安堂上西巒大山的路線,但或許受限於假期天數,大多安排兩天一夜。但這樣的走法,在第一天抵達巒安堂後,隔天一早登頂後,便要趕緊出發下山。
我為了確保有時間好好探索並拍攝紀錄舊人倫工作站,不想要在第二天有下山的時間壓力而無法好好拍攝,便安排了三天兩夜。事後我與同行友人也覺得是很剛好的安排,因此也推薦給假期天數足夠的山友。
若不想循原路下山,也可重裝登頂西巒大山後,往新人倫工作站方向下山。途中還會經過一處倒塌的木造瞭望塔,也是喜歡文史的山友值得考慮的走法。
免費旅行資訊週報
我常被問怎麼會知道那麼多景點/拍攝點,其實我每週有整理在網路上發現的新景點、旅行資訊的習慣,作為之後的旅行與拍攝的靈感。我也把這些資訊以免費電子報的形式跟大家分享,如果感興趣的話歡迎訂閱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