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巴三腳架 Mambapod
曼巴三腳架開箱、實測與使用心得
腳架對我來說是愛恨交織的裝備。它相當笨重,攜帶時頗有負擔,但拍攝高畫質夜景和長曝光這類題材時又不可或缺。雖然使用機會不多,拍攝地點也不一定有架設空間,但為了不錯失關鍵畫面,還是得隨身攜帶。為此我一直在尋找能與傳統腳架互補,甚至可以獨當一面的工具。當我發現Silence Corner的曼巴三腳架時,眼睛立刻為之一亮!因為這款三腳架很可能能徹底解決我長期以來的困擾。
目錄
Toggle曼巴三腳架為何勾起我的興趣
除了沒有傳統三腳架攜帶上的不便外,曼巴三腳架另一個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能克服傳統三腳架的使用限制。在我過往造訪的地點裡,其實很多拍攝點是不方便使用這類三腳架,甚至是根本禁止使用三腳架的。導致我只能拉高ISO手持拍攝,犧牲一定程度的畫質,需要長曝的場景更是只能忍痛放棄。像是印尼帕尼達島的狹窄山徑,寬度基本上只有一人的肩寬。光是遊客上下階梯都會堵塞了,更不可能有架腳架等景的空間。
另一個場合則是博物館、美術館或教堂,這些室內不可能讓我架起傳統三腳架的地方。導致我只能把相機放在扶手上拍攝,但這樣就只能拍攝平視的角度,大幅限制了構圖的彈性。雖然我也嘗試過額外攜帶桌上型小腳架、夾鉗、延伸臂等解決方案,但這樣東西太多太零散,收納與安裝都不是很簡便,承重能力與穩定度也不是很理想,導致我後來幾乎沒再用過。
加上經營社群的關係,我也越來越常需要在主力三腳架之外,還有第二個便於攜帶、穩定度夠,又可以設置在多種場合的小腳架,讓我可以側拍自己拍攝的過程。而曼巴三腳架看起來可以完美解決這些問題,因此拿到曼巴三腳架時,就立刻針對這幾個面向展開實測驗證。
開箱與初步印象
初次見到曼巴三腳架時其實有點意外,因為比我預期的小巧很多。整體組裝嚴密精良,觸感滑順,有著Silence Corner產品一貫的高質感,拿在手上有沈穩的信賴感。雲台上還有水平儀與刻度,轉動起來有適當阻尼感,在拍攝影片或者要進行全景接圖拍攝時,都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曼巴三腳架實測
曼巴三腳架總共有四種設置模式:夾鉗模式、桌面模式、掛勾模式與手持模式,來應付城市中各種不方便使用傳統三腳架的場景。為了測試曼巴三腳架的功能性與穩定度,我特別選擇在聖誕時分與跨年夜時,來到我心目中很難使用腳架的地點進行實測。
桌面模式
桌面模式可以很有效解決我之前在博物館等室內空間不能用傳統腳架,只能無奈改放在扶手上拍攝的狀況。曼巴三腳架的桌面模式提供了兩段高度調整,分別為158mm以及78mm,可以依照拍攝需要調整。
夾鉗模式
夾鉗模式是我最常用的模式,畢竟城市中欄杆與扶手隨處可見。遇到扶手、欄杆平面空間不夠,無法使用桌面模式時,就可以轉為夾鉗模式。像是下圖中的盆型觀景台,即便是手持拍攝,都很難不拍到欄杆,更不要說用傳統三腳架拍攝夜景了。
而這正是最適合使用曼巴三腳架的場景。使用夾鉗模式穩穩地夾在欄杆上後,就可以專注在調整構圖與曝光時間上。看著身旁的拍攝者又趴又踩又踮腳伸直手臂,萬分辛苦就只為了閃開欄杆,不禁慶幸有曼巴三腳架。
聖誕節後緊接著就是跨年。而拍攝台北101跨年煙火秀,也是攝影人腳架卡位大戰的場合。必須白天就到拍攝點確保有架腳架的位置,然後在寒風中人擠人等待數小時直到午夜。拍攝時還要祈禱,擁擠的群眾中不會有人不小心踢到腳架影響長曝,或者構圖改變導致事後無法疊圖。由於太過辛苦,其實我已經很多年沒有去拍攝台北101跨年煙火秀。
今年因為有曼巴三腳架,不必為了腳架辛苦卡位,臨時決定再去拍攝看看。我在接近晚上十點時才抵達拍攝點,現場已經聚集不小的人群。觀景台最前方雖已經沒有空間再架設三腳架,但還是有些空隙,剛好夠我使用夾鉗模式把曼巴三腳架固定在欄杆上。
在拍攝煙火時,我也不用像以往使用三腳架時,在專注拍攝之餘,還要分心用餘光注意一旁的人是否會動作太大撞到我的腳架。整體拍攝的壓力大減,讓我更可以專心欣賞煙火美景與捕捉畫面上。
夾鉗模式還可以針對圓管和平面來做調整,提供更好的穩定度。圓管的可夾口徑為2~8公分,平面可夾寬度最寬為8.5公分,最小則是可以完全密合,無論要夾的平面多薄都可以。夾鉗模式是透過旋緊方式來固定夾鉗,夾緊力道非常的大,一但栓緊後整個曼巴三腳架真的堅若磐石、紋風不動,信賴感十足。
施力方式也很不會很費勁。主腳底部其實也是旋鈕,扳出固定用的撥桿後,就可以當成旋緊用的力臂。一開始用單指就可以快速旋轉來縮小夾鉗間的距離,等夾鉗接觸到要夾的物體後,再用手掌的力量擰緊就完成了。
掛勾模式
其實桌面與夾鉗模式,就已經能應付我在旅途中99%會遇到的場景。但如果真的碰到不是平面也不是圓管的物體,也還有掛勾模式可以使用,守備範圍超廣。
手持模式
曼巴三腳架收合後,也可以作為相機手把。曼巴三腳架的每隻腳都有腰型設計,握感很好。不論是拍攝vlog,或者拍照完轉移位置時,直接拿著移動,都很適合。我實測時,後來也不再用背帶背負相機,而是直接裝在曼巴三腳架上拿著移動。看到想拍的畫面時,就直接舉起相機拍攝,需要放下相機時,也可以快速轉換成為其他適合模式使用,超級方便!
擴充性
另一個曼巴三腳架我很喜歡的地方,就是兩隻副腳上各有三個螺孔,大大提升了曼巴三腳架的擴充性。我在拍攝時,其實也常會搭配DJI Pocket、運動相機或手機,來側拍拍攝過程或者錄製縮時影片。過往我的三腳架並沒有這樣的擴充設計,因此必須使用夾鉗與延伸臂,才能達到以上目的。但使用曼巴三腳架時,就可以直接鎖上相應配件來安裝我的手機或Pocket 3,在城市漫遊拍攝時更為簡便俐落。
穩定性
然而腳架類產品最重要的,就是穩定性。如果穩定性不夠,無法拍出清晰的畫面,功能再多也沒用。我之前並非沒有嘗試過其他桌面腳架(還是某腳架大廠的產品)。但雖然規格看起來是可以承受我相機的重量,但實際上球形雲台卻會慢慢滑動,穩定度不佳,導致我常要花費非常多時間重新調整構圖,長曝的照片更是不可用。
因此我拿到曼巴三腳架第一件測試的就是雲台穩定性,而它的穩定度真的讓我非常滿意。構圖鎖定後就不會再移動,省去很多調整的麻煩。除了雲台之外,曼巴三腳架的固定模式也穩固的讓我很安心。就連夾在不是水平的圓管,甚至是垂直的光滑金屬管上,也絲毫沒有移動。真的讓我非常驚艷。
曼巴三腳架實測心得與結論
曼巴三腳架巧妙地化繁為簡,將克服傳統腳架使用限制所需的各種工具,全部整合到一個便於攜帶、外觀帥氣有質感的小腳架上。對於想要輕裝在城市漫步隨拍,甚至是一個背包走天下的旅行攝影者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無論是單獨使用,或是與傳統腳架搭配互補,都非常適合,我極力推薦!
我的旅行攝影線上課程
三步驟拍出你獨有的旅行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