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埔薈所
原臺北刑務所官舍歷史、看點、周遭景點與拍攝建議
鄰近中正紀念堂的大片空地上,有棟日式木造小屋孤零零地矗立在路口轉角。小屋規模不大,卻不尋常地有著大片落地窗,並配有一棟警衛室。這裡就是見證了台北獄政史的原臺北刑務所副典獄長官舍(今「樂埔薈所」餐廳)。
目錄
Toggle樂埔薈所歷史
日本在開始治理台灣不久後的1904年,便擇定在東門外的古亭一帶,興建臺北刑務所。臺北刑務所的周遭也興建了許多獄所官員和職員的宿舍。這棟位在現今愛國東路3號的建築約建於1940年之前,是監獄口外最後一棟官舍,也是唯一格局幾乎完整保存的獨棟官舍。根據建築格局推測,應是副典獄長居住的高階官舍。
二戰後,臺北刑務所改名為台灣台北監獄,並持續作為監獄使用,直至1963年,位於桃園龜山的新監獄啟用為止。此後原刑務所宿舍建築群便逐漸破敗,直到2019年,台北市文化局出資1,800餘萬元,以維持日治時期的原貌為前提進行修復。目前則是由「樂埔薈所」餐廳經營。
樂埔薈所看點
這棟原臺北刑務所副典獄長官舍雖然規模不大,但也有一些可看之處。像是官舍本身的屋頂的長度,兩邊並不一致。其中較短的一邊,其下的牆面是典型日式老屋不會出現的大面落地窗。這是因為當時愛國東路拓寬時,這一側的建築遭到削除所致。
而今日的入口,其實是過去建築的後方。今日建築的北側,才是過去建築正面。進入建築物內後,可以看到過去的座敷與居間,以及一個走廊之隔的子供部屋,比較可惜的是子供部屋目前是作為儲藏空間,並未開放參觀。
而過去建築的是呈現L型的格局。根據工作人員的答覆,今日餐廳的廚房一區,是修復時所增建的設施,因此呈現現在的ㄇ字格局。若這個回覆是正確的,我想這或許是因為這類老建築內規定不能使用明火的關係。但增建的設施整體樣式跟原建物很協調,不會感到突兀。
樂埔薈所拍攝建議
我這次是透過參加Open House Taipei的活動來參觀的。因此除了參觀時現場還有其他訪客外,參觀時間也只有短短的半小時。因此如何在短暫的時間與狹窄的空間內,拍到沒有人的空景,便是這次拍攝的一大挑戰。
拍攝器材
因為空間相當狹窄,因此無論是室內外,我絕大多數時間,都是用廣角鏡如Nikon Z 14-30 f/4 S (約是iPhone的0.5x~1x),一鏡拍攝到底。加上室內光線比較昏暗,因此也建議搭配防手震與低光性能較好的機身,如Nikon Z8,來取得較好的畫質表現。拍攝設定方面,在室內拍攝時,因為建築的南北兩側有大面的採光,座敷的床之間也有比較強烈的照明光源,與整體偏暗的室內空間形成很強烈的對比。因此在拍攝時,我使用了包圍曝光搭配連拍的方式,並在後製時疊圖還原場景的動態範圍,呈現接近現場肉眼所見的畫面。想要學習這個拍攝方法的話,可以參考我的旅行攝影課程噢。
樂埔薈所周遭景點
由於前身是臺北刑務所官舍,因此周遭有些過去台北刑務所留下的遺跡可以探尋。像是仍留有運屍門的台北刑務所北圍牆、過去也是刑務所宿舍群的榕錦時光生活園區以及僅剩兩公尺高的南圍牆。距離不遠的原林務局官舍(現樂埔町餐廳)也是值得一探的地點。
我常被問怎麼會知道那麼多景點/拍攝點,其實我每週有整理在網路上發現的新景點、旅行資訊的習慣,作為之後的旅行與拍攝的靈感。我也把這些資訊以免費電子報的形式跟大家分享,如果感興趣的話歡迎訂閱噢!
我的旅行攝影線上課程
三步驟拍出你獨有的旅行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