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金場景特展

在花蓮文創園區走進50年代的絕美台灣



果能夠穿越時空,你會想回到哪個年代的台彎。以我來說,和洋折衷的50年代台灣絕對會是選項之一。有最美台劇之稱的「茶金」最近全劇完結,這部以1950年代當作時空背景、台灣最大茶商的家族與事業經營作為故事主軸的時代劇,除了劇情精彩緊湊、配樂好聽外,另外掀起大眾關注的就是精緻且極具美感的場景。劇中精緻的畫面與許多日治時期的建築格外引起我的注意,尤其是劇中日光茶公司的辦公室最讓我印象深刻。我雖然從外觀認出是花蓮舊酒廠(花蓮文創園區),但是內部辦公室的樣貌與氛圍卻怎樣都跟我以前造訪時的不一樣,便決定臨時去趟花蓮一探究竟。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茶金戲劇經典場景特展。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茶金戲劇經典場景特展。

 

花蓮舊酒廠

花蓮舊酒廠的設立最早可以追溯回1913年(大正2年)的花蓮港工場,而茶金拍攝取景的第24棟建物,則是建於1938年(昭和13年)。這棟兩層樓的建築原是作為清酒釀製,民國50 年代後,則改做為紹興酒工廠。建物雖然是工廠,但許多建築細節仍有美學上的設計,像是牛眼窗與曲面的牆角。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茶金場景特展位在花蓮舊酒廠的第24棟建築。看到這個畫面,感覺似乎有許多茶農要來下茶菁了。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第24棟建築經典的曲面牆角。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場景外部細節。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園區內也掛有許多茶金特展的宣傳旗幟。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許多人也穿著復古服裝來拍照。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劇中為美軍俱樂部的舊酒廠行政中心,可以看到welcome to club的牌子還掛在門旁,唯美國國旗似乎已經移除。此建物建於1927年,舊照片中一側原有塔樓,但現已不復見。目前此處為園區服務中心。

 

展區可以分成四個部分,分別是第一展區茶金人生、第二展區茶金智慧、第三展區茶金時光以及第四展區洄瀾茶金。

 

第一展區:演員服裝與故事

第一個展區透過劇中人物的服裝、配件與經典台詞,來介紹每個角色。也有展示一些道具來介紹當時的歷史背景,為觀展民眾建構更清晰的時代輪廓。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劇中女主角初期的服裝,這時角色仍是接受父親安排婚事的傳統年輕女性。對比鏡中劇情後期穿著的套裝,則反映了角色已蛻變成能獨當一面的女商人。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女主角原是學習洋裁,因此有許多當時的時裝雜誌道具,以及相關的簡報冊。但最吸睛的應該這張家族合照,這張照片在劇中出現僅約一秒鐘的時間,且沒有母親這個角色。但劇組仍慎重其事拍攝了這張極具當代風格的家庭合照,展方也苦尋適合的相框來搭配展出,可以感受兩邊滿滿的用心。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中期女主角已開始展露掌握自己命運的決心,因此服裝上開始慢慢有了轉變,例如多了領巾的細節來增強角色的質感與細膩度。值得一提的是,即便這些服裝只是道具服,但許多細節仍不馬虎。例如衣服上的花紋,都是透過刺繡等不同工法製成,因此是有質地而非平面的。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最後女主角將事業發展至一定高度後,到英國參展的服裝。這時的商業套裝則有優雅又不失專業的風格。

 

展區還有劇中其他主要角色的服裝與配件展示,值得細細觀看,尤其建議參加導覽。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展場也有簡述當時台灣與世界的情勢,讓參展的觀眾無論是否看過劇、對當時歷史背景是否了解,都能夠建立一個對那時時代氛圍的基本輪廓,也更能了解與吸收這次展覽的資訊。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特別是此劇中,引起大眾關注的舊台幣與新台幣的四萬比一兌換匯率事件,也有在此稍做說明。劇中是由美國提議,與一些由國民政府發起的認知相反,因此一度引起爭議,最後劇組也為此發出聲明。其實時代劇因為與史實不同而起爭議並不罕見,尤其劇中所引的歷史事件越接近現代、越無定論時,爭議越大。像是我也相當喜愛,以現今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一生為主軸的英國時代劇『王冠』(The Crown),播映至黛安娜王妃與查爾斯時期所引起的爭議,就是近期的例子。

 

當時便有人擔心觀眾會將劇情誤當作歷史,因此有了偏差的史觀,甚至還有要求在片頭增加警語,或是在與史實不同處加註的建議。我自己認為,如果引起的爭議,能夠讓更多本來不知道、不熟悉這段歷史的人能夠自發地去查閱與了解該段歷史的話,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當時的錢不是用數的,而是用秤的時代場景也忠實呈現。

 

第二展區:製茶環節與器具

這個展區主要在介紹製茶的各個環節,以及製茶器具的展示與技法講解,像是維持茶味道與口感一致的重要技法『併堆』,在這裡也有展示說明。此區也介紹了台茶在三個歷史時期裡的演變,可以看到早期的和洋融合風格,到中華民國時重量不重美學的風格,到現代追求裡外都精緻的風格。其實我覺得不只反映了茶,也是台灣在不同時代下,對於美學重視程度的縮影。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俯瞰第二展區。

 

這裡在劇中也是作為毛茶倉庫與裝箱出貨的場地,因此也可以看到不少的道具。例如裝毛茶的大型木櫃,以及人員的上工名牌等等。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這裡展示製茶的各個環節與所使用的器具。吊掛的解說布幔,則是由花蓮本地的繪師繪製。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這個在劇中用來裝毛茶的大木倉,只有在第五集一開始出現不到一分鐘的時間,但劇組仍然建造了一整排的完整木倉,就為了拍攝起來更有完整感與真實感。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展區的工作排班表。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劇中演員來到花蓮文創園區時,也留下親筆簽名。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牆上也煞有介事的掛了一幅日光茶公司全體員工的合影。不知影中人是不是現實中的永光茶公司員工呢?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這些裝茶菁的袋子也是劇中常見的道具。圖中分別為日光與國華的茶袋。

 

第三展區:日光辦公室道具與細節

位在二樓的日光總公司辦公室則是我最期待的展間。這裡原是酒廠的發酵室,在劇中則是主要角色的辦公空間,是很常出現的場景,所以有著大量還原當代辦公環境的道具與擺設。但最令我好奇的是,我以前也曾造訪過這個空間,但不記得它有這樣的氛圍,所以想看看到底劇組改變了哪些東西,沒想到,進了辦公室的大門後,幾乎放眼所及都是搭建的。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日光總公司辦公室前的風雨走廊與大門。基本上門後就都是搭建的場景了。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辦公室入口一景。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辦公室與審茶室一景。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辦公室與審茶室一景。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辦公室中用來接待賓客的區域。可以注意到場景中大量使用綠色的主調,例如綠色沙發與牆上綠色磁磚,甚至女主角家中房間的窗簾也是綠色。這是經過精心的設計,而非巧合。綠色即是代表『茶金』中的茶葉,然金則非茶湯的顏色,而是指光澤,是用劇中的上流社會的精緻生活呈現。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辦公室與審茶室一景。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社長張福吉的辦公區域。可以看到後方牆上日光公司的獎狀與題字。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但最搶眼的莫過於這幅頗有霸氣的『茶虎』。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社長張福吉的辦公桌近景。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社長辦公室一旁則是日光化肥廠的辦公室,也是KK與他美國同事的辦公空間,因此美式風格強烈。(也是晚上喝綠豆湯的地方)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KK辦公桌上也放了符合角色人設的刊物。不過這些多是道具,例如那本當年的時代雜誌,裡面其實是小牛頓。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當年設施、機構開幕,多會送的茶杯禮盒,劇中也如實呈現。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中美合作標誌。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這個中美合作標誌我在雲林西螺大橋的鋼柱上也看到過。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當年美軍多愛用鐵製品,因此這裡也擺放了許多鐵櫃,也放了燒杯、量杯與酒精燈來點出這裡是化肥廠的辦公室。甚至連牆上的世界地圖,也是以美洲為中心。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女主角張薏心本是學習洋裁,因此在她的辦公桌上,除了有公司業務相關的道具外,也擺放了一本當代的時裝雜誌。也因她有簡報的習慣,因此也放了一剪報本。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飾演女主角的連俞涵後來回到花蓮文創園區的場景後,在剪報本首頁留下了這段字。展覽一開始期間,因為劇情尚未進展到此,為了不劇透觀展民眾,公視也要求展方先將這頁蓋起來,直到全劇完結才又重現。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精準還原當時報紙風格的剪報。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總公司經理的位置。也特地展示了一個大算盤。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這個日光茶商標原始設計原已佚失,但策展人與團隊從毛片中商標出現的畫面中,擷取出圖樣並還原在片中被遮擋著的部分後,終於重現完整的日光茶商標。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辦公室一景。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牆上的獎狀也是依照當代的樣式製作。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其中這個全日本賞的錦旗尤其精細,特別吸引我的目光。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辦公室一景。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劇中重要的道具,阿土茶師得過天皇賞的茶。在劇中雖然已經打破,但策展人在道具間找到一個完整的,裡頭裝的茶其實就是東方美人茶。

 

二樓空間的重點,就是審茶室。這個以原木框與玻璃圍起來的小空間,看起來像是一個精緻的展示櫃,裡頭陳設著木櫃與審茶所需的器皿與工具。由於劇中許多關鍵劇情是在這裡拍攝,因此很受訪客的歡迎。不過這個看起來像是原本就存在這個空間的審茶室,其實事後搭建的。所以我當時在看劇時,雖然知道辦公室外是花蓮舊酒廠,但內部一直看不出來,一度以為是在其他地方拍攝。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劇中的重要場景審茶室。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審茶室。

 

而且因為花蓮舊酒廠是古蹟,因此場景搭建不能有『侵入式』或『破壞式』 的施工方法。因此整個審茶室是預先用電腦建模、在工廠建造完成後,再拆解並運到花蓮重新組裝起來。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審茶室。

 

事實上,這樣的『空間創造』也不只有審茶室而已,像是天花板、社長張福吉辦公桌背後的牆壁,也都是後來搭設的結構。就連發酵室原本白色的磁磚,為了配合主體的視覺配色,也用靜電貼貼上綠色。而且還不是一種綠色,而是多種窯變色,讓整體看起來更為真實。事實上,不要說在劇中了,即便實際在現場,若沒有特別指出,我也不會發現這些磁磚原本不是綠色。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原本酒廠發酵室的磁磚是白色的,而為了符合戲劇的主題色調,以靜電貼貼上不同的綠色,共貼了上千片,我真的由衷佩服這樣對細節的付出。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雖然因為時間久了,有些靜電貼開始剝落。但事實上,若非因為導覽指出,我真的完全沒有發現這些磁磚原本不是綠色的。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社長辦公桌後方的假牆。同樣的,沒有導覽的指點,我也沒有發現這是一個暫時性的結構。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圖片左方是發酵室原本的結構,可以看到有樓梯與原本的白色磁磚。

 

不過為什麼這些佈景可以和原本的建物搭配的如此天衣無縫,彷彿本來就存在這裡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當初劇組在設計這些佈景與道具時,有把原本酒廠建物的特徵與元素融合進去。例如酒廠建築牆角的曲面,就在審茶室的曲面玻璃、木梯的鏤空把手與辦公桌屏風的轉角。尤其審茶室的曲面玻璃是需要額外開模製造的,會讓成本增加不少,但是劇組仍然將它製作出來,不得不讚嘆他們為了追求最好視覺效果所下的苦心與決心。另一個原因是道具質感的創造以及色調的搭配。前面提到許多佈景是木製的臨時結構,因此上漆時也刻意使用了仿水泥的質感。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酒廠建築的曲面牆及審茶室的曲面玻璃。兩者透過曲線元素互相呼應,因此即便審茶室為後來增加的佈景,也全無違和感。不得不佩服場景設計上的思慮縝密與周全。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曲線元素也反映在壁柱的支撐臂上。同樣地,若非導覽的指出,我也不會發現這是佈景,因為其水泥漆的質感真的與原建物無二致。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曲線元素的另一處呈現則是在茶樣櫃的木梯把手上。當時這類的木梯多無把手,這是劇組刻意的呈現。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另一處設計上的巧思則是茶樣櫃的玻璃門。玻璃門關閉時,門上的木條會如下方呈現L與反L的樣式。但是將兩門合併時,則會呈現井字型。這也是劇組基於當代美學的原則上,所做的創作。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道具上有很多都有手寫的字跡,其實劇組裡真的有一個人負責手寫這些文字。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原空間對照。

為什麼道具要做得如此細緻,如此重視細節。因為要讓演員一走進場景,只要做自己就好,更容易入戲。

第四展區:花蓮茶產

劇中提到的著蝝茶,起源雖在新竹北埔,但花蓮是小綠葉蟬著蝝後,產出的蜜香紅茶之唯一產地,出於瑞穗舞鶴台地、玉里赤柯山、富里六十石山。在這個展區有更進一步的介紹。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此區也有精緻的茶具可以讓大家拍照。

策展人Ian

我在參觀時,恰好碰到策展人Ian正在替劇中飾演阿榮的演員咚咚導覽,因此我也幸運地聽到不少一般導覽外的策展細節。Ian提到,他當時只有一個月籌備,時間緊湊。加上他上面還有不少如文化部等單位,而每個單位也有自己的期待,因此也要面面俱到,可以感受到Ian為了這個茶金特展相當勞心勞力。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策展人Ian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劇中飾演阿榮的咚咚與策展人Ian

 

而且戲劇拍攝完成後,很多當時借來的古董都必須要歸還,因此為了能夠重現劇中氛圍,Ian還拿出自己的收藏來佈置。我當下直接驚呼他心臟很大顆,因為我在現場看到很多訪客都無視不能觸碰到道具的規則,但Ian很大方的表示收藏品就是要讓大家欣賞才有意義,不然放在收藏室裡也是可惜。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Ian也有幫一般訪客導覽,可以聽到自行看展不會發現的細節。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復刻的報紙也巧妙融入劇中人物。這也是Ian點出來我才發現的。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參加Ian的導覽除了可以知道許多關於戲劇、佈景與籌展的細節外,也能感受到他滿滿的熱忱。

 

結語

茶金場景特展其實無論有無看過戲劇,都值得來走一趟。看過戲劇者,可以重溫戲劇中的經典場景,更能置身其中,發覺螢幕上看不到的細節,感受劇組製作的用心;沒看過者,也能體驗1950年代的台灣,那充滿和洋折衷、融合東西經典的時代氛圍。我造訪時(2021年12/26),是展覽原定的最後一天,其實有點惋惜之後這些精緻的佈景就要拆除。所幸當天得知,展覽會至少延長至二月底,真心替尚未能來觀展的人感到開心!因為這麼棒的展覽錯過真的太過可惜。

 

茶金場景特展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天色漸暗後的日光總公司辦公室,在鵝黃燈光下也別有氛圍,更令我想起劇中許多晚上的辦公室場景。

我常被問怎麼會知道那麼多景點/拍攝點,其實我每週有整理在網路上發現的新景點、旅行資訊的習慣,作為之後的旅行與拍攝的靈感。我也把這些資訊以免費電子報的形式跟大家分享,如果感興趣的話歡迎訂閱噢!



Comment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