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黃金峽谷
花蓮黃金峽谷溯溪記錄與拍攝建議
多山的台灣,其實藏有許多美麗壯闊的峽谷。這些峽谷除了岩壁的地質線條遒勁外,若在適當的時間抵達,往往會有令人讚嘆的光影。然而許多峽谷都需要有一定的溯溪裝備與技能,才能一探其絕美的景緻,花蓮黃金峽谷便是其中之一。前陣子在我朋友浪人森的幫助下,在泳渡三處深潭,溯攀三座小瀑布後,我終於一探黃金峽谷之美。
目錄
Toggle黃金峽谷產金?
三棧南溪發源於海拔3101m的的帕托魯山,是三棧溪的南支流。溪水一路切割出眾多峽谷,黃金峽谷就是其中之一。從三棧溪合流處的布拉旦部落出發,行經約五公里後可以抵達黃金峽谷。若適當時間造訪,陽光會灑入峽谷,打亮碧藍色的溪水外,反射的光線也會讓谷壁金光閃閃,故得「黃金」美名,並非此處產金噢。
黃金峽谷行程安排
雖然黃金峽谷理論上是可以單日來回,但由於峽谷最佳的光影時間,是約在上午11點前後。若再加上沿途拍攝的時間,必須要一大早出發才能在最佳時間抵達。為了可以從容不趕時間地享受自然與美景,我朋友這次安排了兩日行程,事後也證明這確實是比較舒服的節奏。
第一日
我們在部落旁的集合點領取好裝備後,旋即出發,且很快就到了溪邊。這時的溪岸寬闊,曝曬強烈,即便是早上,也很快就開始感受到夏日的炎熱。所幸我們很快就來到了渡溪處,可以泡個水消消暑再繼續前進。不久我們來到了中美合作水圳。中美合作水圳是日治時期,日本人為了將三棧南溪的溪水導流作為農作灌溉之用,所規劃設計的水圳設施。戰後國民政府在美援資金的挹注下,完成水圳的工程建造。
在中美合作水圳小憩後,我們又數次渡溪,最後來到一塊平坦的溪岸,選其當作今日的宿營地。我朋友與他的團隊很快地搭起天幕,讓我們可以先卸下裝備、換上救生衣,去岩石上跳水、跟泡在溪水中消暑。晚上我的朋友準備了豐盛的晚餐,深藏不露的隊友,也就地利用材料,搭出了超美造景。在美麗的景緻、潺潺溪水聲與美味食物下,獲得了視、聽、嗅、味覺上的滿足。睡前我朋友還神奇地變出鹹酥雞當作宵夜,替大家為明天進入黃金峽谷補滿了能量。
第二日
由於晚上下了些雨,為無風的峽谷降了些溫。加上我自己帶的小風扇,整晚仍算好眠。我們用過早餐、收拾了溯溪需要的裝備後,便往黃金峽谷出發。一路上峽谷逐漸收窄,涉過的溪水也越來越深,我便把相機收入防水袋內,以策安全。過了一處猶如金字塔般的岩洞後不久,我們便往一側的支流上攀,抵達黃金峽谷的入口。
黃金峽谷的入口狹窄,前方有個碧藍的深潭。我們依序游過潭水,攀上其源頭的小瀑布後,便來到第二處深潭與瀑布。這裡瀑布旁的岩壁較為光滑,水流的衝擊力也大。朋友的團隊便先上去架好繩索,讓大家可以比較安全、容易地通過。
當我攀上瀑布後回望時,才被眼前的景色所驚豔。窄谷兩側垂直高聳的岩壁,夾著被陽光打亮的碧藍色深潭,猶如自然的大教堂一樣莊嚴美麗。轉過身,便是第三處深潭與瀑布。游過美麗的深潭、爬上消暑的瀑布後,便來到一處封閉谷地。谷地中巨大的瀑布隨即印入眼簾,這就是峽谷終點的黃金瀑布。
黃金瀑布由高聳的垂直岩壁傾瀉而下,美景令人讚嘆。我試著找出瀑布的源頭,可惜谷裡水氣飛濺,難以看清。我拍攝幾張照片後,便循原路離開黃金峽谷,結束這次溯溪行。
黃金峽谷造訪感想與拍攝建議
黃金峽谷是絕佳的溯溪入門地點。即便是初次嘗試的人,在適當的人員與裝備協助下,也能親身體會大自然鬼斧神工之美。特別是「游」進美景之中的融入、包圍感,還有穿著裝備逆流而上的探險與刺激感,都是難以忘懷的體驗。嘗試過一次後,真的會想要再體驗更多其他溯溪地點。想要嘗試溯溪與登山的人,也推薦參加我朋友的行程噢!
拍攝上,由於溯溪是一直在移動的過程,即便暫時停下來,環境通常也是水氣噴濺。加上峽谷中光線相對陰暗,因此我會建議攜帶焦段範圍廣、有耐候設計且最大光圈不要太小的鏡頭去拍攝。我此行使用的鏡頭是Nikon Z 24-120mm f/4 S,無論是拍攝的方便性與畫值都讓我相當滿意。為了拍下整個黃金峽谷與瀑布,我也有攜帶Nikon 14-30 f/4,以利我抵達定點後可以更換拍攝。
需要泳渡深潭時,相機與鏡頭我是先放入相機內袋,用塑膠袋包起來後,再放入防水背包中。拍攝等待期間,我會先用浴帽把機身整個罩起來,避免鏡頭與機身上累積太多水分,影響拍攝。需要拍攝時,再掀起浴帽露出鏡頭拍攝。
訂閱我的免費電子報
我常被問怎麼會知道那麼多景點/拍攝點,其實我每週有整理在網路上發現的新景點、旅行資訊的習慣,作為之後的旅行與拍攝的靈感。我也把這些資訊以免費電子報的形式跟大家分享,如果感興趣的話歡迎訂閱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