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鼻隧道
舊蘇花公路象鼻隧道攀登紀錄與建議
為了貫通東部的交通,台灣歷代都有修築道路以聯通東台灣的嘗試,如自清代開始的北路、日治時期的臨海道路到現今的蘇花公路。由於是沿海鑿壁而建,因此也能夠欣賞壯闊的太平洋與陡峭的東部海岸美景。
目錄
Toggle蘇花公路的演變
牡丹社事件後,清廷為鞏固邊防與安撫原住民,便著手開闢通往東部的「理番道路」。當時南北各有一條這樣的道路,蘇花這段即是「北路」。然而要讓車輛能夠通行,則是要到了1932年,日治時期大幅拓寬與延長的臨海道路時期。這時道路已可以從蘇澳通至花蓮港,總長達到120公里,並且有定期的客運服務往來於宜蘭與花蓮。
由於日治時期的臨海道路只能夠單線通車,因次二戰後除了改名為蘇花公路外,也持續對道路進行拓寬與開鑿隧道的工程,一直到1990年代才真正實現全線雙向通車。然而因為蘇花公路長年有因崩塌與落石中斷的風險,因此出現了「蘇花改」計畫,沿途多有新建的隧道,不再經過沿海岸與峭壁開鑿的舊路。雖然提升安全性與節省行車時間,但也失去了欣賞壯麗海岸景觀的機會。
象鼻隧道
而隨著新的路線不斷開闢,原本的舊路也因為不再養護,逐漸被大自然給收回。而舊路中最著名的路段,則非花蓮和平段、曾出現在舊台幣一元鈔上的象鼻隧道莫屬。
之前要前往象鼻隧道,必須由蘇花公路的和平隧道南口通道拉繩垂降。抵達無人沙灘後,沿著海岸來到象鼻隧道所在的底部,再拉繩往上來到舊路所在之處。(然日前因為有人在這裡失足喪命,此走法的入口已被封住。)
抵達舊路的路基後,穿過一小段草叢,象鼻隧道旋即印入眼簾。雖然很興奮,但我知道最好的拍攝角度,是穿過象鼻隧道後,由北往南端拍攝。所以紀錄完幾張後,我就繼續往前推進,拍下一元鈔上的經典角度。
但除了象鼻隧道外,其後還有四個廢棄隧道可以一探。然而這些隧道有些內部有落石,說明了結構其實不算穩定,因此基本的安全裝備像是岩盔要準備好之外,建議建議最好還是快速通過。通過第三個隧道後,可以看到一路延伸至和平發電廠的海岸線。看到此景,真的不得不讚嘆東海岸之美。在此也可以看到第四與第五個隧道,第四隧道又應該是第五隧道的替代路線,因為第五與第三隧道間已經完全沒有聯通的路基。
結語
著蘇花改等新道路的修築,雖然往返東台灣更為便利,但也失去了舊路獨有的壯闊景觀。雖然仍有幾個路段能夠聯通回舊蘇花公路,但舊路已是崩塌處處,更是常有落石。因此建議先衡量自身能力與風險,再決定是否前往一探舊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