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瑪拉蘭 Damaraland
達瑪拉蘭 景點介紹與旅行建議
達馬拉蘭是此地的音譯,義譯為達馬拉人的土地。大約位在埃托沙國家公園西方約三個小時車程處,有著壯闊的地景與豐富的人文題材。然而前往達瑪拉蘭的道路也是我此趟行程中比較顛簸的路段之一 ,早在首都溫吐克時,變色龍旅行社便預先告訴我在這我可以體驗著名的『非洲按摩』。
達瑪拉蘭的主要景點與活動有:
- 尋找沙漠大象
- 尖頂山 Spitzkoppe
- 頹廢方丹世界文化遺產 Twyfelfontein
- 紅人 (辛巴人) Himba people 與 赫雷羅人 Herero People
目錄
Toggle尋找沙漠大象
尋找沙漠大象是達瑪拉蘭一個很熱門的活動,由於常理來說,大象是不耐旱的動物,因此在乾燥的沙漠看到大象是很特別的事。我們的嚮導說,最早這些大象是沒有分別的,後來因為人類屯墾的因素,分割了大象的棲息地,導致部分大象無法回到水源較豐沛的草原,因而演化成能夠適應沙漠氣候的大象。但即便如此,沙漠大象在外觀上是與一般的草原大象無異。
我們因為早上在埃托沙國家公園拍攝野生動物花了超過預期的時間,而跳過了下午追蹤沙漠大象的行程,為此我其實十分扼腕。抵達我們扎營的營地時,嚮導說我們前方乾河床上的『土堆』,其實是沙漠大象的糞便,因此叮囑我們晚上要把水壺收好、水盆倒乾,避免大象為了喝水闖入營地。聽到嚮導這樣說其實又重燃我對於見到沙漠大象的希望,然而最後牠們依然是沒有現身(但也可能是我睡太沈了)。
尖頂山 Spitzkoppe
尖頂山如其名,因其尖銳的形象而來。但雖說是山,其實是高1,720公尺,形成於一億兩千年前的巨大花崗岩。而此區的風景也是如此的寫照,大大小小的巨石散佈在這座平原上,讓這些寸草不生的『山』更顯突兀。
然而除了尖頂山外,此處的另一個拍攝重點則是一座石拱門,特別是在還無光害的夜空下,滿天繁星與清晰的銀河更是適合搭配石拱門拍攝。為此我特別請變色龍旅行社幫我安排緊鄰石拱門的營地,讓我們不必在暗夜中背著裝備才能攀爬到拍攝點,在拍攝完畢後,也能以最短時間回到營地休息。
頹廢方丹 Twyfelfontein
頹廢方丹 Twyfelfontein也是音譯,意義是不穩定的泉水,是在二十世紀中葉,由當時前來開墾的農夫所命名。然而來到頹廢方丹並非要看屯墾遺跡,而是六千年前由桑人(布許曼人)所留下的古老岩壁畫著稱,是納米比亞的第一個世界文化遺產。岩壁畫並非只是一處岩壁上的刻畫,而是散佈在整個山谷、兩千多幅年代不一的壁畫,因此若要全部參觀完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園區內有區分幾條路線以供選擇。變色龍旅行社替我們安排的是最著名的獅子人路線。
為了避開炎炎烈日,多數人會選擇在一大早或傍晚來造訪。我們則是選擇一大早,園區一開門就進入造訪。除了避開日曬外,也能在其他遊客抵達前獨享整個園區。但後來我發現這時段來造訪,幾個比較重要的壁畫會在陰影中,所以或許稍晚或傍晚來的情況會好一點。我們的嚮導把我交給園區內的解說員後,便展開這次的導覽。
首先我們抵達當時屯墾農夫所留下的殘破房舍,並遙觀遠方山壁上的那座『不穩定的泉水』後,便繼續往最著名的獅子人石壁畫前進。經過幾段短爬坡,穿過一顆巨石下後,很快地就來到獅子人壁畫。獅子人壁畫的規模比想像中的小一些,然而它卻傳達了特殊的意義。獅子一般來說都是只有四個腳趾,然而這個石壁畫上的獅子卻有五個腳趾,因此被認為是被擬人化,有原始的宗教意義。
接下來我們繼續往山谷中的其他石刻畫前進。走到一處架高的鐵架步道時,一排就是一整片的巨大壁畫,上面刻有的各種動物之中,最特別的就是竟然紀錄到了企鵝。這證明了當時的布許曼人除了曾經到過海岸外,也呈現了當時氣候與現在有多巨大的差異。今日在納米比亞要見到企鵝,則最少需往南部開約12小時的車、近一千公里的路程,足見氣候變遷之巨大。
之後我們便開始下山,途經一座巨大的石板,上面畫有許多同心圓,這邊是當時布許曼人的水源紀錄圖。
最後我們來到了一面相當雜亂的壁畫,上面有著幾乎之前看到的圖騰,包含動物、水源等等,甚至還有塗抹修改的痕跡。嚮導說,這些石壁畫除了有紀錄與傳遞訊息外,也有教育下一代人如何辨讀與紀錄的功能。而這塊符號雜亂的石壁畫,其實就類似現代黑板的功能。
我詢問嚮導在這樣露天的環境下,這些珍貴的石刻畫不會因為風吹日曬的自然因素而逐漸風化嗎?嚮導說由於這些石刻畫是位在山谷之中,受氣候影響較少,因此受損的風險是相對小的。想想這些石刻畫都有六至八千年的歷史,至今都還清晰可見,也許達瑪拉蘭本身的氣候就是保存它們的最佳狀況。
辛巴人 Himba People 與 赫雷羅人 Herero People
端看對這類人文題材的感興趣程度,拍攝原民主題可以花費數天去專程造訪其生活起居的村莊,也可以只花費數十分鐘造訪公路旁販賣手工紀念品的原民攤位。如同前文所提,我們這趟行程是以概覽納米比亞與造訪主要景點為主,所以無法特別花費兩天或以上去造訪原民部落,因此我們選擇造訪路旁的紀念品攤,並盡力拍出自然的照片。
紅人因為其女性族人會將紅色泥巴塗滿全身與髮辮而得名。紅人原本是居住在納米比亞北部一帶,然因為經濟因素而逐漸南遷,因此在達馬拉蘭也可以見到許多紅人。赫雷羅人其實與紅人同源,但在德國人殖民納米比亞後,看見袒胸露乳的赫雷羅人,便決定『教導』他們穿著衣服。隨著時間推移,赫雷羅人除了習慣穿著這些歐式服裝後,也逐漸融入自己的風格,最終成為自己獨特的文化。
我們首先抵達的一處赫雷羅人的市集,市集裡的攤位都是由穿著傳統服飾的赫雷羅人經營,她們也知道多數遊客來是想要與她們拍照,因此除非向她們購買紀念品,不然就得付錢才能拍照。下車前我們的嚮導就有先解釋過這點,也跟我們說行情價大概是50納幣左右。但其實我從未拍攝這類題材,也有些擔心直接給錢要求讓我拍照,會冒犯到這些赫雷羅人,以為我把他們當作珍奇異獸拍攝外,還想用錢打發。畢竟一個外國人想要付錢就恣意拍照,不免也太過傲慢。加上納米比亞過去的種族隔離歷史,這些顧慮讓我遲遲無法開口。
因此最好的方式是購買紀念品後再要求拍照,畢竟這樣有來有往,比較沒有上述的問題。但他們販售的紀念品其實大同小異,且品質並不是太好。我逛了所有攤位後,還是沒有看到想買的東西。加上整個市集只有我與與友人兩個遊客,所有赫雷羅人都在看我們。為了終結這樣的尷尬氣氛以及不想討價還價,我便直接問了其中一個攤位的攤主,能不能支付她50納幣拍攝,沒想到她就欣然答應了,還很親切地問我們從哪裡來。
雖然這些赫雷羅人出乎意料的友善,但從她們擺姿勢的熟練度可以看出她們對被拍攝早已習以為常,也因此照片有點太刻意,失去真實感。但我對於能邁出第一步拍攝照片感到很高興。接著我們上車繼續前行,一路上看到許多其他散佈的紅人攤位,也有其他車輛停車在選購紀念品。我們的嚮導決定到其他沒有遊客造訪的攤位,也算是讓大家都能獲益。
我們最終停在一個與村莊相連的攤位,車才一停妥,攤位裡的男人便上來講價,一開始便開價八百納幣,說要帶我們參觀他們的村莊。雖說這些紅人確實居住在此,但這些房舍並非傳統的紅人樣式,所以我們便拒絕了,並表明我們只想拍這些紅人婦女。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以一百納幣成交。一開始我還是依樣的顧慮,不太敢直接拍攝這些紅人婦女。剛剛與我們還價的男人便把這些婦女排成一排讓我們拍照,除了畫面僵硬無比外,氣氛也超級尷尬。
但後來一名紅人婦女要求看我拍攝她的照片,沒想到她很喜歡,引得其他人也來圍觀,整個氣氛變因此炒熱了。後來其中一人想試看看我的相機拍照,我便借給了她,然後用備用機拍攝。因為大家都玩開了,因此這時我拍攝到的照片變很自然,是我理想中的畫面。後來友人把空拍機拿出來後,更是引發騷動,連原本在村落裡的老小都出來看熱鬧。
離開紅人市集後,嚮導跟我們說其實紅人傳統的存續也受到現代化的考驗。其中一個例子就是當紅人的小孩到了上學年紀時,在校就會被要求穿著制服;畢業後到城市工作時,也不太可能繼穿著傳統服飾。而在工作等現實經濟考量下,越來越多紅人選擇放棄傳統。其實我也在市集發現,這些紅人婦女雖然看似仍然依照傳統打扮,但在細節上已有改變,例如不一定再用紅土塗抹髮辮了。
訂閱我的免費電子報
我常被問怎麼會知道那麼多景點/拍攝點,其實我每週有整理在網路上發現的新景點、旅行資訊的習慣,作為之後的旅行與拍攝的靈感。我也把這些資訊以免費電子報的形式跟大家分享,如果感興趣的話歡迎訂閱噢!
我的旅行攝影線上課程
三步驟拍出你獨有的旅行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