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豪集中營
達豪集中營歷史介紹、交通資訊與造訪建議
旅途中不總是美麗無邪的畫面。在德國南部,有個地方的歷史真實且沈重。它存在的目的只有一個,那便是有效率地消滅猶太人等特定族群。在這裡,訪客可以看到達成這個目的的手段與過程,並在離開時,深刻體會自由的清新與可貴。這裡就是德國達豪集中營 Dachau concentration camp。
目錄
Toggle達豪集中營的歷史
位在巴伐利亞州、慕尼黑西北部的達豪集中營設立於1933年,於1945年由美軍解放。是納粹最早設立的集中營之一,為後續諸多集中營的建造範本,也是運作時間最久的集中營。達豪集中營最早關押對象為希特勒的政敵、共產黨員、社會民主派等政治反對者。後來則擴大為德國、奧地利與德佔區的猶太人、吉普賽人、同性戀者與身心障礙者等,以提供強制勞動力。
達豪集中營運作期間,曾前後關押了包含巴伐利亞王室直系貴族的188,000人,其中光是有紀錄的死亡人數就達到32,000人,未錄案者估計達數千筆。美軍解放達豪集中營時,關押的三萬人中,更有高達一萬人都已患病。戰後的達豪集中營則反過來關押等待審判的黨衛軍官兵。也於1948年收容被驅逐、等待重新安置的德裔東歐人。最後於1960年關閉。現在則作為紀念園區,展示這段歷史並紀念受此之難者。
達豪集中營的配置
達考集中營內的配置可以大約歸類成以下幾種建築: 勤務舍房、牢房、中央大道兩側的營房、毒氣室與焚化廠。如同惡名昭彰的奧許維茲集中營一樣, 這裡入口的鐵門也諷刺地寫道『勞動使你自由』(Arbeit Macht Frei)。過了大門一進入達豪集中營,正前方的空地即是點名場(roll call area)。右側則是勤務舍房(maintenance building)與牢房 (camp prison),左側則是中央大道與兩側的營房 (barracks)。
勤務舍房
勤務舍房主要是由工坊、廚房、洗衣間、儲藏室與其他不同功能的房間組成。黨衛軍會指派囚犯不同的工作,並分配他們至相應的空間。甫抵達達豪集中營的囚犯也會先被帶到勤務舍房中的「分流室」(shunt room)。在此他們將羞辱地被除去包含個人衣物等私人物品,經過登記後,全裸地被趕進旁邊的浴室。
在浴室中,囚犯將在頭部、全身被刮除毛髮後,進行消毒跟沖洗。之後囚犯將分配到藍白條紋的囚衣,並自行縫上自己的囚犯號碼與分類臂章。
牢房
即便集中營本身已經是一座監牢了,但在營區內部,還是有設立拘留室作為營區中的牢房,用以對特殊囚犯進行刑求審問。牢房東西兩翼皆是受到高強度監視的單人囚房,1944年後更是設立了四間用以進行特殊刑求、只有 80 cm x 80 cm的站立牢房。
黨衛軍也使用勤務舍房與牢房間的空地來處決囚犯。在東線戰場開啟後,這裡也曾用來處決蘇聯戰俘,但後來為求隱密,便改至鄰近的黨衛軍射擊場Hebertshausen。
營房
達豪集中營共有34座營房,其中30座為宿舍,4座則做為食堂、病房、隔離房等不同功能之用。原本每座宿舍營房的設計是容納200人,但到了戰爭末期,每間營房實際上塞了約2,000人,擁擠至極,生活環境極糟。
營房在戰後的1964-65年時就已經被摧毀了,但長方形的水泥基座仍可見當時營房的範圍與規模。現在看到的唯一一座營房是為了展示目的,而在1965年復刻重建的。 裡面可以看到空間極為狹小。每個床架竟然有三層,床架間的間距也很狹窄,就和在《辛德勒的名單》、《戰地琴人》等電影中看到的如出一轍。
守衛設施
達豪集中營在1937-38年擴建時,便增設了許多守衛設施來增加逃跑的難度。包含了七座架有機關槍的守衛塔、電網、流籠與兩公尺寬的壕溝。任何囚犯進到這個區域,都會被當成試圖逃跑而格殺勿論。也因此有受不了集中營生活的人,刻意闖進這個區域尋死。
1948年由於轉作為難民營,因此移除了其中一座守衛塔與圍籬。但在1960年代規劃為紀念園區時,除了整修了剩下的守衛塔,也重建了原先移除的守衛塔與部份圍籬,讓訪客能體驗當年關在這些守衛設施內的感受。
焚化區
但在集中營建築中,最令人感到沈重的還是隱身在園區一角的焚化區 crematorium area。焚化區包含了兩座焚化廠,當時因為納粹覺得原本的焚化廠『效率』太差,又增建了更大、帶有毒氣室的第二座焚化廠。不知出於何故,達豪集中營並未使用這間毒氣室作為大規模毀滅之用。
然而當我實際走入寫著「淋浴室」(Brausebad)的毒氣室,想起電影「穿條紋衣的男孩」The Boy in the Striped Pajamas中,黨衛軍關上大門,擁擠的小空間被黑暗與恐懼淹沒的那幕時,還是瞬時感到一股真確的沈重與窒息感。
當時的焚化區是位於黨衛軍營區內,與囚犯所在的營區是以高牆區隔的,平常只有負責運作的黨衛軍與囚犯得以進入。戰後焚化區才與紀念園區相通。
達豪集中營交通的參觀建議
在德國,與納粹相關的建物沒被摧毀而轉為博物館或紀念館的地方,多數都是免費參觀,但語音導覽則需付費租用。達豪集中營也是其中之一。由於參觀達豪集中營實在沈重,以及資訊量極大。除了行前先大致了解集中營歷史之外,也建議一定要租借語音導覽。(我造訪時並未提供中文語音導覽,但有英文版可以租借)。不過我當時依照語音導覽講解一一聽下來後,確實感受到資訊有點過載。參加導覽團,由專業解說員解說歷史脈絡與重要地點,應該會比較容易吸收。如果想要有專人講解的話,也可以事先上網報名導覽團。
達豪集中營交通與行程安排
從慕尼黑市區前往達豪集中營,可先搭乘S-Bahn至Dachau Bahnhof站,再轉乘公車726路至KZ-Gedenkstätte,下車後再步行約5分鐘即可抵達。如果有計劃造訪慕尼黑,且對這段歷史有興趣的話,可以安排半天造訪達豪集中營。
拍攝與旅行的建議
參觀達豪集中營多數時間都是在建築物內,因此主要使用Nikon Z 14-30 f/4這類的廣角鏡頭約為iPhone的0.5x-1x)來進行拍攝。長縱深的場景,如從中央大道拍攝勤務舍房時,則使用了Nikon Z 70-200 f/2.8 S進行拍攝。
一般在拍攝這類博物館的場景時,多數人會直接對著展品拍攝,或者只有拍攝展館。其實我也建議拍攝參觀者與展品的互動,來更加呈現這類場域的氛圍。
我常被問怎麼會知道那麼多景點/拍攝點,其實我每週有整理在網路上發現的新景點、旅行資訊的習慣,作為之後的旅行與拍攝的靈感。我也把這些資訊以免費電子報的形式跟大家分享,如果感興趣的話歡迎訂閱噢!
其他德國景點介紹文:
- 羅騰堡 Rothenburg 可愛的中世紀童話小鎮
- 紐倫堡 Nuremburg 德意志的榮光與黑暗
- 萊茵河 科隆與德國城堡熱潮
- 德勒斯登 Dresden 廢墟中重生的巴洛克經典名城
- 新天鵝堡 與 富森小鎮 歷史介紹與旅行建議
- 慕尼黑王宮 見證巴伐利亞的輝煌 Münchner Residenz
- 慕尼黑 景點與歷史介紹
- 德國達考集中營 Dachau Concentration Camp
- 深入納粹柏林防空塔廢墟 見證希特勒的狂妄幻想
- 柏林 Berlin 德國前世今生的縮影
- 柏林大教堂拍攝心得與建議 Berliner Dom
- 布蘭登堡門 拍攝心得與建議 Brandenburg Tor
- 德國國會大廈 Reichstag Building
- 柏林愛樂演奏廳 Berlin Philharmonic Concert Hall
我的旅行攝影線上課程
三步驟拍出你獨有的旅行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