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大小霸
冬季攀登大霸尖山、小霸尖山紀錄
我開始接觸登山不久後,便已聽聞聖稜線的名聲。它或許不是最難走的稜線,但絕對是名氣響亮、登山者最想踏足的稜線之一,我自然也不例外。終於在今年一月,我與朋友們做足了研究、備齊了裝備,前往攀登並記錄雪季的聖稜線,沒想到卻在大霸尖山前鎩羽而歸。
聖稜線的由來
1928年,當時作為台灣山岳會總幹事的沼井鐵太郎在他完登大霸尖山的一篇紀錄文中提到『…這神聖的稜線啊! 誰能真正完成大霸尖山至雪山的縱走, 戴上勝利的榮冠, 敘說首次完成縱走的真與美?…』,為聖稜線一名的濫觴。
路線
現在的聖稜線有O型、Y型以及I型走法。我們預定走的是最傳統的I型聖稜線,也就是大霸尖山至雪山主峰的路線。我們因為考慮拍攝時間,總天數安排了六天。
雨神同行
第一日:觀霧至15K工寮
其實在我們出發前,山區就已先下過近一週的雨了。因此當我們踏上大鹿林道東線時,不意外地遇到泥濘與積水的路段。本來心中還暗自慶幸雖然是陰天,但至少沒有下雨。但在14K附近,雨珠就毫不客氣地傾倒下來。
我們在雨中疾行,總算趕到15K工寮。考量身上裝備已被打濕,便決定提前在此過夜。我們在此遇到兩名為國家公園生態相機檢查狀況與更換電池的國家公園工作人員。他們得知我們要在雪季走聖稜線後,便不斷提醒我們要小心,也一再確認我們是否所有的雪季與確保裝備都帶齊了。他們說,莫約一週前,一位山友才在霸基被雞蛋大小的落石擊中。即便已有戴岩盔,仍然造成頸椎受傷。
我們行前雖已做足了所有可以提前做的軟硬體準備,像是撤退路線的規劃,裝備上除了雪季三寶外,也帶了20公尺的繩子、吊帶(harness)等確保裝備。但面對冬季高山氣候帶來的未知路況,不免仍有一絲對不確定性的擔心。
第二日:15K工寮到中霸山屋
這日我們在晨初清冷的空氣中出發。相較於昨午濕重的水氣,這時走起來舒爽許多。我們在雲霧蒸騰的19K廢棄檢查哨稍作停留後,便開始爬升前往中霸山屋。途中我們在九九山莊稍作停留用午餐,廚房內的協作大哥知道我們要走聖稜線後,面有疑慮地斷言我們過不去,並再次提到霸基落石擊中山友一事。
我雖因被潑了冷水而暗自有點不服氣,但知道協作大哥是出於好意,因此並沒有太放在心上。我們向他說明我們已做好所有準備,且只要遇到沒有把握的路況就會下徹後,便出發續行。
背著六日重裝爬升的我們在來到稜線上、加利山岔路口後,總算能稍作喘息,並遠望雲霧環抱中的聖稜線起點大霸尖山,終點的雪山則雲深不知處了。離開叉路口後,一路上雲霧越壓越低,最終不見任何山容。感覺到空氣中水氣愈發濃厚,我們加快腳步往中霸山屋推進,並在伊澤山下看見日落金光穿透雲層縫隙、打進前方山谷中的美景。
坐困山屋
第三日:中霸山屋->中霸坪->中霸山屋
這日原定進度只需推至霸南山屋,時間上尚有餘裕。因此當我們一早起來發現山屋外冰雨淅瀝時,便決定等到中午看天氣狀況如何,再決定是否出發。期間仍有一些山友冒雨來到中霸山屋,打算前往大霸。有些人在抵達山屋時,就因為身上衣物裝備已被打濕,決定折返。也有些人是到了中霸坪發現一片白牆後,才決定返回。或許因為是寒假的關係,我們發現這些山友中有不少人從事教職,也有不少的外籍山友。
我們向這些山友詢問了最新的天氣預報,發現接下來的天氣除了最後一天雪山登頂日是好天氣外,其餘皆是濃雲瀰漫,有高降雨、降雪機率。我們在中午時也出發前往中霸坪評估狀況,途中就發現積雪不薄,中霸坪更是冰雨不斷、疾風陣陣,能見度亦不佳。繼續走除了展望全無外,之後途中通過素密達斷崖時的風險也會提升不少,便決定天氣一轉好就下撤。
第四日:中霸山屋
這日天氣仍未好轉,午後才見緩和,晚餐後更是完全轉晴,有著繁星閃爍的夜空。已被天氣關在山屋兩日的我們,便決定出門走走,到附近拍攝夜景。更在利澤山半山腰驚喜地發現遠方白頭的雪山,當下決定隔日破曉前就要去中霸坪等待日出美景。
稍補遺憾的黃金日出
最後一日我們凌晨五點出發,在黑暗中穿過充滿積雪的林中小徑來到中霸坪。這時夜空澄澈、星斗滿天,更有一輪明月在群山上撒下皎潔月光,天氣遠比前兩日來得親切友善許多。視野更是開闊無比,除了矗立眼前的大小霸外,更可直視遠方白頭的品田山、穆特勒布山和雪山諸峰。原以為看到這些我們本該踏足的山頭,心中會有不小的遺憾,但直面這幅景色的感動讓我當下根本沒意識到這件事。
破曉前的微光緩緩點亮地景,緊隨其後的金光更是耀眼無比。我之前造訪大霸時已拍過日出的地景,於是放飛空拍機,捕捉不同的角度。而鳥瞰的視角果然更加壯麗,除了可欣賞大小霸旁的迤邐稜線,遠方的雪山群峰又更加完整,主峰兩側圈谷清晰可見。山巒中晨曦所及之處呈現不同的金黃與橙橘色,未逮之處則由深谷的鈷藍色,隨著高度遞增漸轉為靛藍色,山陽山陰形成對比強烈的美景。
最後的驚奇
拍攝完晨景後,我們續行通過霸基,並登頂小霸尖山。行經霸基時,肩寬的小徑已滿覆冰霜外,頭上的霸壁更是結滿百千冰柱,還不時聽到不知是冰柱還是石塊砸落的聲音。想起山友被落石擊中的事故,雖想加快腳步,但路面上的滑冰也需謹慎緩行通過,形成快慢皆不得的窘境。最終我們順利登上小霸尖山,望著對面積雪盈尺的雪山,遺憾感這才湧上心頭。
但此行最驚喜的收穫是我們回程要離開霸基的時候。此時東側開始漫起雲霧,掩去半壁大霸,真是可遇不可求的奇景。雖有下山時間的壓力,但我在回程途中忍不住頻頻停下來拍攝,感覺就是離不開這景色呀!
再訪聖稜線
此行雖然未能完成聖稜線,但卻也看到了大霸尖山的雪景、夜景、晨景和霧景,讓我沒有空手而回外,甚至還可以說是大豐收!但心中還是想踏足並紀錄冬季聖稜線的景色,於是我們便在一個多月後再次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