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博物館 時代的臉孔特展

奇美博物館 時代的臉孔特展參觀紀錄



九世紀英國一個貧窮的牧師家庭裡,卻出了三位女大文豪,分別著有「簡·愛」、「咆哮山庄」與「艾格妮絲·格雷」等文學巨著。而她們臉孔,卻是由家中原被寄予厚望,最終卻因酗酒與毒癮而潦倒離世的獨子所描繪下來。他後來神秘地抹去畫中的自己,收折數次後束之高閣、隱於人世。最後輾轉由世界第一座專門展示肖像、專藏英國重要歷史與知名人物肖像的英國國家肖像藝廊收藏至今。

 

奇美博物館 時代的臉孔特展參觀紀錄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此次來台展出的「勃朗特姐妹」。

 

我從未想過我能在台灣親眼欣賞這張畫作的真跡。所幸隨著這次珍貴館藏160年來首次離開英國,出訪台南奇美博物館,讓我有這難得的難得機會。實際看著畫中的每道摺痕、若隱若現的人形,以及三位女文豪的臉孔,真的更能感受到其背後的故事,那種親身的連結感真的難以言喻。而這僅是這次奇美博物館特展中,眾多經典時代臉孔中的三張而已。

 

奇美博物館 時代的臉孔特展參觀紀錄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勃朗特姐妹」僅是這次奇美博物館特展中,眾多經典時代臉孔中的三張而已。

 

這次奇美博物館的《時代的臉孔:從莎士比亞到紅髮艾德》特展,共展出英國國家肖像藝廊館藏 75 件、奇美館藏 14 件,類型以畫作為主,並橫跨少量攝影等多種形式。讓我們得以從這些展品回溯英國500年歷史,從當代回望16世紀。而奇美博物館也發揮巧思,跳脫依照年代展示的方式,改採六大主題式陳列。讓不同年代的肖像作品可以彼此連結,並與觀展者產生更多對話。

 

奇美博物館 時代的臉孔特展參觀紀錄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此次展出的故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平靜」肖像的全像圖。我造訪時,女王仍在世。

 

六大主題為自畫像(SELF-PORTRAIT)、名氣與聲望(FAME)、身分與認同(IDENTITY)、愛與失落(LOVE AND LOSS)、權力與力量(POWER)、開創與革新(INNOVATION)。每個主題都有讓我印象深刻的作品。

 

奇美博物館 時代的臉孔特展參觀紀錄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這次特展跳脫依照年代展示的方式,改採六大主題展示自莎士比亞到紅髮艾德以來的展品。

 

展區一:自畫像(SELF-PORTRAIT)

在此區可以看到知名的肖像畫家是如何呈現與表達自己,也能看到這些名家是如何透過描繪自己作畫時的樣子,來自我宣傳。但此區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英國當代藝術家葛瑞森佩里的作品。他將自己畫成一張地圖,徹底顛覆我對於自畫像的定義。

 

奇美博物館 時代的臉孔特展參觀紀錄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展區一:自畫像。

 

奇美博物館 時代的臉孔特展參觀紀錄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英國當代藝術家葛瑞森佩里將自己畫成一張地圖,徹底顛覆我對於自畫像的定義。不過真跡不能拍攝,這是我翻拍互動區牆上的復刻品。

 

奇美博物館 時代的臉孔特展參觀紀錄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這是安東尼・范・戴克爵士的自畫像。他來到英國後,透過流暢筆觸帶來更具流動感的繪畫風格,讓被繪者顯得更加生動,一改英國過往制式嚴謹、純為彰顯統治者威儀的肖像畫風。他帶來的影響一直持續到20世紀初期。

展區二:名氣與聲望(FAME)

這區則可以稱是英國史上的名人堂,也大概是我能認出最多人的一區。 像是一進入展區就立刻可以看見的莎士比亞。這幅畫是國家肖像博物館在1856年成立時,所藏的第一幅作品,同時也極可能是唯一一幅親眼見過莎士比亞本人而繪製的畫作,也是後世莎翁肖像的參考。

 

奇美博物館 時代的臉孔特展參觀紀錄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展區二:名氣與聲望。

 

奇美博物館 時代的臉孔特展參觀紀錄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肖像與半身雕像。這幅畫是國家肖像博物館在1856年成立時,所藏的第一幅作品,同時也極可能是唯一一幅親眼見過莎士比亞本人而繪製的畫作,也是後世莎翁肖像的參考。

 

而更特別的是,在莎士比亞肖像的後方,僅一牆之隔的,就是當代的歌手紅髮艾德。一道薄薄的牆,卻是國家肖像博物館四百年來累積的厚度,很佩服奇美博物館在策展上的巧思。

 

奇美博物館 時代的臉孔特展參觀紀錄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莎翁畫像的背後即是當代偶像「紅髮艾德」的肖像。

 

奇美博物館 時代的臉孔特展參觀紀錄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展區中還有在其領域各有擅場的名人,像是理工人都認識的達爾文、牛頓;文學類如狄更斯、狄倫.湯瑪斯等;還有過去的引領潮流的披頭四、貝克漢、薇薇安魏斯伍德;也有大家熟知的英國王室成員,像是黛安娜王妃、劍橋公爵夫人凱特等。

 

奇美博物館 時代的臉孔特展參觀紀錄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前景為達爾文肖像,背景則為牛頓的肖像。

 

奇美博物館 時代的臉孔特展參觀紀錄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英國著名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

 

奇美博物館 時代的臉孔特展參觀紀錄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也有展出英國王室成員的肖像。

 

展區三:身分與認同(IDENTITY)

身份與認同很多時候並不會完美單一的對應,因為我們常常身兼多個身份,甚至可能會有不只一種認同。這一區則展示了我們所熟知的名人,其較不為大眾所熟知的另一個身份。像是帶領英國贏得二戰的首相邱吉爾,竟然同時也得過諾貝爾文學獎。因著有「彼得兔的故事」而聞名的作家碧雅翠絲波特,竟同時也身兼綿羊育種師。文首提到讓我印象深刻的「勃朗特姐妹」,便是在此區展出。

 

奇美博物館 時代的臉孔特展參觀紀錄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展區三:身分與認同

 

奇美博物館 時代的臉孔特展參觀紀錄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BBC曾經以勃朗特一家的故事拍成電視電影「To Walk Invisible: The Bronte Sisters」,又譯「隱於書後」。推薦在看展前先看。

 



展區四:愛與失落(LOVE AND LOSS)

此區雖然展示的是名人的肖像,但背後的愛情故事卻更為引人入勝。最令我印象深刻得是華特雷利爵士。他是詩人、探險家、軍人,也是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寵臣。我雖在電影「伊莉莎白」中曾看過這個人物的詮釋,以及他與女王間若有似無的情愫,但卻不知道他真實的面貌。在這展區我驚喜地發現展有他的肖像,其中還有他向女王輸誠的秘密印記。

 

奇美博物館 時代的臉孔特展參觀紀錄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展區四:愛與失落

 

奇美博物館 時代的臉孔特展參觀紀錄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最令我印象深刻得是華特雷利爵士。他是詩人、探險家、軍人,也是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寵臣。

 

在他這幅肖像畫左上的弦月底下有一片波浪海;他以月神辛西雅比為女王、自己比為水(Water在英式發音中與Walter相近),象徵他臣服於女王,如潮汐受月亮控制。然而後來因為他與女王的貼身女侍,在未經女王同意下秘密私婚,與其妻一通被打入倫敦塔,完美呼應本區「愛與失落」的主旨。

 

奇美博物館 時代的臉孔特展參觀紀錄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他的肖像中有他向女王輸誠的秘密印記。

  

展區五:權力與力量(POWER)

本區的人物多手握權力,具備改變世界的強大力量。有些肖像畫純為他們彰顯威信,也些則能我們透過臉孔,一探其背後力量帶來的光輝。本區最吸引我的,是場中央一位穿著bussiness casual、隨性單肩掛著背包的中年男子小型雕像。究竟是何方神聖,讓英國國家肖像藝廊,願意收藏這位在倫敦City一帶可能被嫌邋遢的普通大叔雕像呢?

 

奇美博物館 時代的臉孔特展參觀紀錄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展區五:權力與力量。

 

其實他正是全球資訊網(WWW)的發明者提姆・伯納斯-李 爵士。如同他謙遜內斂的外觀(與雕像大小),他放棄為此技術申請專利,而是選擇將其開放共享,進而加速改變了世界與人類歷史。也許這正是權力與力量最高尚的呈現吧!

 

奇美博物館 時代的臉孔特展參觀紀錄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奇美博物館 時代的臉孔特展參觀紀錄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奇美博物館 時代的臉孔特展參觀紀錄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美國《VOGUE》雜誌總編輯安娜溫圖的肖像。是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中,魔鬼女主管一角的靈感來源。

 

奇美博物館 時代的臉孔特展參觀紀錄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英國的「林肯」威廉.威伯福斯。21歲就當上國會議員的他,透過20年的漫長努力,才終結奴隸賣賣。但他其實患有嚴重的骨骼退化症,在這幅畫作完成前就去世,畫家也讓選擇不完成這幅作品,呼應其戛然而止的生命。

 

展區六:開創與革新(INNOVATION)

自十九世紀攝影技術發明以來,就為肖像藝術帶來很大的變革。在數位科技當道的現在,也為肖像藝術帶來更多跳脫過往呈現形式的框架。例如此區我最印象深刻、有曲線女王之稱的伊拉克裔英國建築師札哈•哈蒂(Zaha Hadid)。她被認為是當代最具代表性與影響力的建築師之一,常在男性為主、結構方正嚴謹的建築產業中反其道而行,在作品中融入大量曲線,為剛硬的建築帶來柔美自由的幾何美感,更獲得普立茲克獎、史特靈獎等獎項肯定。

 

奇美博物館 時代的臉孔特展參觀紀錄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展區六:開創與革新。

 

奇美博物館 時代的臉孔特展參觀紀錄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奇美博物館 時代的臉孔特展參觀紀錄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又見蒂姆沃克(Tim Walker)的作品。

 

英國觀念藝術家麥可 • 克雷格-馬丁創作的肖像,也如札哈•哈蒂一樣突破框架,是由一個LCD液晶螢幕呈現。畫面是哈蒂穿著三宅一生外套的線稿圖。其線性輪廓雖不變,但透過電腦軟體運算,畫面的色彩緩慢、持續地隨機變化。導覽員說,從這幅作品完成以來,畫面上的顏色組合從未重複過!這樣的呈現理念與方式,除了致敬札哈•哈蒂的數學背景外,也呼應了其曲線不受限的自由風格。 

 

奇美博物館 時代的臉孔特展參觀紀錄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伊拉克裔英國建築師札哈•哈蒂的肖像。這幅作品完成以來,畫面上的顏色組合從未重複過。

 

結語

奇美博物館這次的《時代的臉孔:從莎士比亞到紅髮艾德》特展真的超乎想像的精彩,幾乎每張肖像畫背後都有精彩的故事,很多是我在文章中無法一一提及的,就留待大家實際到展場自己細細發掘與體會了。順道一提,這次的展覽紀念品都超級好看有質感,非常適合收藏,看完展覽不要錯過嘍!

 

奇美博物館 時代的臉孔特展參觀紀錄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奇美博物館 時代的臉孔特展參觀紀錄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奇美博物館 時代的臉孔特展參觀紀錄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奇美博物館 時代的臉孔特展參觀紀錄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免費旅行資訊週報

我常被問怎麼會知道那麼多景點/拍攝點,其實我每週有整理在網路上發現的新景點、旅行資訊的習慣,作為之後的旅行與拍攝的靈感。我也把這些資訊以免費電子報的形式跟大家分享,如果感興趣的話歡迎訂閱噢!

延伸閱讀



Comment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