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明湖
嘉明湖攀登紀錄與拍攝建議
其實很久以前就想去嘉明湖了,但因為總總因素,一直到上週才終於了了這個心願。為了能見到這座台灣最有名高山湖泊,我們花了三天半的時間,背著帳篷等登山裝備,走了34.5公里、登頂了向陽山(3603m)等五個山頭才如願。而原本應該一路晴朗的天氣,事後也證明沒有如此順遂。
目錄
Toggle嘉明湖難度
嘉明湖難度其實因路線而異。以向陽登山口進出的三天兩夜路線來說,雖然路況算是健行等級的A級,但因為路途遙遠,總里程達約30公里。因此如果沒有一天負重走10公里的高山攀登經驗的話,不要貿然攀登嘉明湖。建議至少有攀登過玉山主峰經驗者,再來嘗試嘉明湖。
而也很熱門的戒茂斯路線,由於需在途中的營地紮營,因此需背負額外營帳的重量。加上途中有許多需要陡上與陡下之處,因此對於攀登者的體能更為要求。即便是跟著商業登山團,也是要背著自己個人裝備的重量陡上與陡下之處,需要多加斟酌。
嘉明湖路線選擇
嘉明湖比較傳統的路線是由向陽森林遊樂區內的登山口起登,中途住宿向陽山屋或嘉明湖避難山屋。隔日攻頂後直接下山,或返回山屋,次日再下山。不過由於此條路線上的山屋很難中籤,因此近來又有從戒茂斯山上嘉明湖的路線。以下我列出幾種比較常見的嘉明湖路線:
三天兩夜路線一
第一天:向陽國家森林遊樂區→(宿)向陽山屋。
第二天:向陽山屋(5點出發)→向陽大崩壁→三叉路口→向陽山→三叉路口→嘉明湖山屋輕裝→三叉山→嘉明湖→(宿) 嘉明湖山屋/營地。
第三天:嘉明湖山屋/營地→三叉路口→向陽大崩壁→向陽山屋→向陽國家森林遊樂區。
三天兩夜路線二
第一天:向陽國家森林遊樂區→向陽山屋→向陽大崩壁→(宿)嘉明湖山屋/營地
第二天:嘉明湖山屋(輕裝)→嘉明湖→三叉山→(宿) 嘉明湖山屋/營地。
第三天:嘉明湖山屋/營地→三叉路口→向陽山→三叉路口→向陽大崩壁→向陽山屋→向陽國家森林遊樂區
路線一跟路線二的選擇,主要基於第一天抵達向陽登山口的時間。如果前一晚在台東或是向陽住宿的話,可以較早抵達登山口者,可選擇路線二。像我是當天一大早才從台北出發,較晚抵達登山口,便選擇路線一。
兩天一夜路線 (需有一定體能)
第一天:向陽國家森林遊樂區→向陽山屋→向陽大崩壁→三叉路口→向陽山→三叉路口→(宿)嘉明湖山屋/營地。
第二天:嘉明湖山屋/營地輕裝→三叉山→嘉明湖→嘉明湖山屋/嘉明湖山屋營地→三叉路口→向陽大崩壁→向陽山屋→向陽森林遊樂區。
我的路線:向陽進戒茂斯出
我們原本因為沒有抽中山屋,打算從戒茂斯進、向陽出。沒想到在最後幾天後補上第一天的向陽山屋住宿,便改為向陽進、戒茂斯出。最後一日在陡下戒茂斯時,暗暗慶幸有候補上山屋,讓我們不必在第一天背包最重的時候重裝陡上,也省去一天紮營拔營的麻煩。
我實際的嘉明湖攀登行程
第一天:池上至向陽山屋
第一天的行程因為只需要抵達向陽山屋,因此不太有行程壓力。從台北抵達台東後,我們先在池上用完了午餐,才搭上接駁車前往向陽。向陽森林遊樂區這時已位在雲霧帶中,我們在霧氣中緩升了兩小時,便抵達山屋。
向陽山屋規模不小且設備齊全,因為位在溪流旁邊,甚至還有活水可以取用。山屋內部就像青年旅館一樣有上下鋪,下鋪甚至還有簾子可以提供一些隱私。然而向陽山屋比較吸引我注意的是處處可見的『熊出沒注意』警語,晚上也有集體宣達如何使用山屋內的防熊噴霧以及遇到熊的應處措施。不過這日沒有看到熊,只有看到貪吃想溜進廚房的黃喉貂。
第二天:向陽山屋至新康山叉路營地
這日是路程較長的一日,除了一離開向陽山屋就要碰上不緩的爬升之外,還要走十幾公里到我們預定過夜的新康山叉路營地。不過儘管如此,因為這日就能見到嘉明湖,天氣又清朗,加上下山的山友都說嘉明湖天氣很好,讓我對這日的行程很是期待。
不過到了急上坡終點附近的向陽名樹時,周遭已經不斷有霧氣湧入,我們雖納悶怎麼才九點就起霧了,但還是照預定行程先登頂向陽山。在山頂時就有感覺水氣濃厚許多,沒想到才下山不久,就下起了滂沱大雨。所幸我已離嘉明湖避難山屋不遠,就先到山屋避雨。眼看雨勢沒有減緩的趨勢,我們邊沙盤推演接下來可能的方案,也和山屋的管理人員了解如果非不得已,要在山屋過夜的可能性。
所幸終於等到雨停,便把握時間趕緊上路,希望能在日落前趕到營地。一路上遇到許多穿著雨衣、行色匆匆的山友,大家都想趁著雨停趕緊抵達這日的落腳處,卸下被打濕的裝備。沒想到事與願違,途中又再次下起大雨。
雨一直要到我們抵達三叉山登山口時才算真正停了下來。本來登頂三叉山是明天的行程,但因為已經距離營地不遠,且距離日落還有一些時間,我和朋友決定在等後面隊友趕上的同時,先登上三叉山。於是在地上用登山杖寫下訊息後,便啟程出發。
沒想到在山頭一直沒有等到隊友出現,反而等到雲開霧散,以及美麗的日落。隨後便趁著日落後的餘光,前往事先約定好的叉路口等待。果然隊友就那裡等候我們,原來是他們誤解了我們的訊息,沒有跟著登上三叉山。看來下次還是要帶著無線電對講機比較好。
但這也表示我們要摸黑前往營地,並且沒有時間去取水了。但儘管如此,經過漫長又被大雨淋的一天,在搭好帳棚吃完乾糧後,我還是很快的睡著了。
第三天:新康山岔路營地至高爾夫球場營地
凌晨四點多當我拉開帳篷,看到滿天星斗時,心情就比較篤定了。至少這表示等下拍攝嘉明湖時,會是好的天氣。我速速把拍攝器材裝入背包後,就出發前往嘉明湖。因為前一天是天黑後才到營地,所以我沒有時間到嘉明湖場勘,尋找適當的構圖。而當下凌晨時分,抵達嘉明湖時,不要說前景了,連嘉明湖本尊都看不太見,只能從湖面依稀反射的星光來判定大約位置。
而尋找適當的拍攝點也並不容易。從環繞嘉明湖的山上往下拍攝,都或多或少會因為地形的關係,遮到一部分的湖面。而在一片的箭竹坡裡,勉強可以當作前景的就是幾叢玉山小檗而已。因次一直到日出前,我還在一直在尋找適當的構圖。而這天的日出也沒有讓人失望,相當精彩。過去曾經有學者提出嘉明湖其實是隕石撞擊所留下的隕石坑的理論。然而在2010年後,由於嘉明湖週遭的冰河地形與年代測定等證據的出現,今已確定嘉明湖是冰河時期所遺留的冰斗湖。
後來我們下到嘉明湖畔,環湖一週後,便返回營地,利用大太陽把昨天被雨打溼的器材曬一曬。並且在用過午餐之後,開始啟程下山。沒想到再次經過嘉明湖時,已經開始起霧了。
而離開嘉明湖後,就是長長的連續陡下。這時看到對面山頭的湖泊,還不相信那就是我們晚點會經過的嘉明妹池。在極度專注、步步為營的情況下,我們終於抵達低點的溪谷。在再次陡上之前,可以稍做休息。這時突然長鳴一聲,抬頭一看,就看見一隻大水鹿遁入山中,我連相機都來不及開機!
我們再次陡上並且離開妹池後,地勢就比較平緩了。我們在森林中緩降,最終來到了平坦美麗的高爾夫球場營地。
第四天:高爾夫球場營地至向陽登山口
這日因為隊友要趕車的緣故,我們依然在滿天星斗下起床拔營。用過早餐與合影後,便繼續往山下前進。這日我們一路下切到新武呂溪,再攀升到戒茂斯山。隨後再一路陡下至戒茂斯山前峰,與其後的登山口。
中間也途經許多美麗的森林與營地,但是因為這日稍有時間壓力,便沒有多做停留。而途中下切回到雲霧帶,既陡又濕滑的山徑,又讓我再次慶幸沒有從這裡上山。最終,我們只比預計時間稍晚回到登山口,與接駁車會合,啟程回到關山車站(然後也吃了關山便當!),結束這次的嘉明湖行。
訂閱我的免費電子報
我常被問怎麼會知道那麼多景點/拍攝點,其實我每週有整理在網路上發現的新景點、旅行資訊的習慣,作為之後的旅行與拍攝的靈感。我也把這些資訊以免費電子報的形式跟大家分享,如果感興趣的話歡迎訂閱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