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神咖啡館與雙叟咖啡館
花神咖啡館與雙叟咖啡館介紹、交通、周遭景點與拍攝建議
塞納河南岸也稱為左岸Rive Gauche,由於有著許多學院與文教機構,以及過往眾多藝術家、作家與哲學家流連,幾乎已成文化與品味的代名詞,左岸咖啡館更是許多台灣人都耳熟能詳。但其實左岸不只一間咖啡館,也不在塞納河畔,甚至許多人來咖啡館,為得也不是喝咖啡。而左岸最具代表性的咖啡館,則有花神咖啡館與雙叟咖啡館。
目錄
Toggle花神咖啡館的歷史與特色
花神咖啡館創建於1887年,位在巴黎第六區熱鬧的聖日耳曼大道上,和它同樣著名的對手 「雙叟咖啡館」對街而望。咖啡館的「花神」一名源自羅馬神話。或許為了彰顯這點,種滿花和植物的二樓外牆成了花神咖啡館的特色之一。這也讓我在花神和雙叟兩間咖啡館之間,稍微偏好花神咖啡館一點。
花神咖啡館的室內則為經典的裝飾藝術風格。紅色座位,桃花心木和鏡子自二戰以來就沒有多大變化。二十世紀初期,許多法國知識分子會在這裡聚會,例如薩特和西蒙波娃曾在此討論存在主義哲學。作家海明威、藝術家畢卡索,也都曾是花神咖啡館的座上賓。
雙叟咖啡的歷史與特色
說到左岸咖啡館,若提起花神咖啡館,必也不會漏了雙叟咖啡館。與花神一樣,雙叟咖啡館也是因為許多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與藝術家等菁英分子,如海明威、西蒙波娃和畢卡索經常光顧而著名。但有兩百年歷史的雙叟咖啡館則比花神咖啡館更為歷史悠久。
雙叟咖啡館的外觀雖與一般巴黎咖啡館並無二致,甚至不像花神咖啡館的花草外牆來得有特色。不過雙叟咖啡館的名稱與標誌,則是來自館內的兩尊木雕。「雙叟」一名最早起源自一間販賣布料與珍玩的店家,由於店內販售來自中國的絲綢,便取店名於當時(1800左右)著名的戲劇《兩尊來自中國的雕像》Deux Magots de la Chine。
1873年這家店搬到位於聖日耳曼德佩(Saint-Germain-des-Prés)的現址,並於1884改賣咖啡與酒水,但店名維持不變。1933年雙叟咖啡館設立了雙叟文學獎來表揚法國的文學家,而隔壁對手則一直到1994年才跟進成立花神獎來獎勵文學創作。
喝人文精神的左岸咖啡館
與其說來花神、雙叟咖啡館喝咖啡,其實更像是來喝人文歷史與精神,品嚐這曾四壁迴盪存在主義、超現實主義的空間,以及向那些自由且勇於探索的靈魂致意。這樣一來,或許就比較能接受這兩間咖啡館貴了一倍的高價,以及不是特別突出的味道了。順道一提,同理也可運用在維也納中央咖啡館等咖啡座。
推薦順訪:聖日耳曼德佩修道院
鄰近花神與雙叟咖啡館的聖日耳曼德佩修道院,是巴黎最古老的教堂,也是提出「我思故我在」的法國哲學家笛卡兒René Descartes的長眠之處。聖日耳曼德佩修道院外觀也許相對簡單樸素,但是內部卻色彩繽紛,讓我想起聖禮拜堂。
花神咖啡館的交通與行程建議
距離花神咖啡館最近的地鐵站為地鐵4號線的「 Saint-Germain des Pres」。出站後步行不到五分鐘即可抵達。聖日耳曼德佩修道院則在兩間咖啡館兩條街之外,步行五分鐘的距離。往南還算是在步行範圍內的景點,還有電影《達文西密碼》中,玫瑰線所在的聖敘爾比斯教堂 Eglise Saint Sulpice,以及美麗的盧森堡花園。往北便會抵達塞納河畔,奧塞美術館、河對岸的羅浮宮、西堤島上的巴黎聖母院、聖禮拜堂與巴黎古監獄等一級景點也就不遠了。可以規劃串連造訪。
花神咖啡館與雙叟咖啡館的拍攝建議
拍攝花神咖啡館與雙叟咖啡館的外觀與內部時,由於縱深與空間有限,建議使用廣角鏡如Nikon Z 14-30 f/4 S (約是iPhone的0.5x~1x)來拍攝。在拍攝咖啡、食物時,則建議使用大光圈的標準鏡,如Nikon Z 24-70 f/2.8 S (約是iPhone的1x~3x)、Nikon Z 40mm f/2來拍攝,利用淺景深來凸顯食物。想學習不同鏡頭的敘事能力與使用場合,可以參考我的旅行攝影線上課程噢。
我的旅行攝影線上課程
三步驟拍出你獨有的旅行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