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 Athens
雅典景點介紹與行程建議
承希臘智慧女神「雅典娜」之名的雅典,今日是歐洲第八大城市,也是希臘的政治、文化與經濟中心。雅典同時也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可追溯的歷史就長達三千多年。因此漫步在雅典市區,不時就會看見過去古文明留下的建築與遺跡。但雅典並不因此暮氣沈沈,反而陽光明媚且色彩繽紛,是充滿活力與生意的古城。無論是歷史愛好者,或只是因中轉短暫停留的過客,相信都能感受到雅典獨特的魅力。
目錄
Toggle雅典的歷史
古代的雅典是強大的城邦,更是西方文明的搖籃、民主的起源地。許多影響深遠的哲學家、文學家與政治家,都曾在雅典駐足。然而雅典的黃金時代,在伯羅奔尼撒戰爭敗於斯巴達後終結。在先後被馬其頓、羅馬、拜占庭與鄂圖曼帝國征服與統治下,雅典的發展起起伏伏。十九世紀時,希臘自鄂圖曼帝國獨立,成立希臘王國,定都於雅典,並展開現代都市的規劃。雅典的人口與規模,也從獨立戰爭時的低點4,000餘人,一路蓬勃發展至今。
雅典的景點
雅典景點主要以古建築遺跡為主。這些遺跡主要分布在舊城區,大約是衛城、憲法廣場(Syntagma Square)與蒙納斯提拉基廣場(Monastiraki Squqre) 所包圍的區域之間。整體來說,大多數景點之間可以直接步行前往,僅少數較遠的景點需要搭乘地鐵。是座適合漫步隨拍的城市。
衛城 Acropolis
在平坦的現代雅典中拔地而起者,是建於西元前五世紀的古老衛城。意為「高處之城」的衛城,大概是雅典最著名的景點了。當我循著斜坡緩緩走進衛城山門時,看著在眼前開展的古建築群,霎時不禁由衷讚嘆古雅典人工程技術之高明,以及文明之輝煌。也因為衛城如此有代表性,我拍攝了一天之中,包含日出、白天、傍晚、日落,各個時刻,各種角度的衛城。
在讀了衛城歷史後令我意外的是,我本來以為衛城裡的建築多是因為年代久遠而傾頹。沒想到是在1687年威尼斯共和國包圍雅典時,退守衛城的鄂圖曼土耳其人,先是拆除了山門旁的雅典娜神殿以便架設大砲,又把帕德嫩神殿拿來堆放火藥。導致威尼斯人的砲彈擊中神殿後引發大爆炸,把帕德嫩神殿的屋頂跟絕大多數的牆面給炸毀。
不過威尼斯人在攻陷雅典之後,也想從衛城拿走一些戰利品。但因為拆卸過程中,導致帕德嫩神殿的古老雕像摔成碎片。最後改從皮瑞斯港帶走著名的大理石獅。至今仍在威尼斯軍械庫前,當成聖馬可的象徵展示著。
新衛城博物館 The New Acropolis Museum
若想更深入地欣賞從衛城考古出土的文物,則可以前往衛城下的新衛城博物館參觀。這座耗資超過一億歐元,使用大量玻璃元素且外觀前衛摩登的博物館,除了本身就建立在古羅馬與早期拜占庭時期的考古遺跡之上外,更收藏了自愛琴文明、羅馬時期與拜占庭帝國期間,多達四千餘件的文物。其中衛城裡伊瑞克提翁神殿的少女廊柱真品即是收藏在此。若是對這類古文物感興趣,建議預留多一點時間參訪。此外,由於人潮洶湧,我其實花了不少時間排隊買門票。建議事先上網買好免排隊門票來節省時間。
哈德良圖書館 Hadrian’s Library
這座位在衛城北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於西元132年下令興建的圖書館,有著當時典型羅馬公共廣場的建築樣式,即有著單一山門、高聳牆壁、石柱圍繞的中庭以及中央裝飾用的噴泉。然而哈德良圖書館在西元267年的日耳曼蠻族入侵中被嚴重毀損。加上拜占庭時期又有三座教堂在此興建,今日哈德良圖書館比較完整的結構遺跡,只剩下入口處的西門。
古羅馬市集 Roman Agora
這座推測建於西元前一世紀的古羅馬市集,是先由凱薩允諾,後由首位羅馬皇帝奧古斯都出資興建的公眾集會所。但過去熱鬧非凡的市集,現在只剩斷垣殘壁。比較完整的建築結構,只剩下雅典娜之門與風之塔。
高12公尺、直徑8公尺,呈八角形的風之塔,得名於其八個立面上的八尊風神浮雕,每尊都代表著不同風向。相傳在古代時,屋頂的最上方還有銅製的風向計,用以顯示風向。同時外牆上也設有日晷,因此被認為是早期的鐘塔。內部則設有一座水鐘,由衛城流下的水所驅動,但今日已不存。
古雅典市集 Ancient Agora (又譯古市集、古代安哥拉)
衛城之外的另一大規模古代遺跡,就是古雅典市集了。古雅典市集是一個建築群遺蹟,時間最早可追溯回西元前五世紀。其中位在古市集西側、建於西元前449年的海菲斯塔神殿 Temple of Hephaestus,是整個建築群中保存相對完整的古希臘神殿。而東側的阿塔羅斯柱廊 Stoa of Attalos,更是以當時已知考古知識,在原址上盡可能依照原樣修復重建的(但因為也規劃要作為博物館,在部分結構上有稍作更改)。這兩座建築,是古雅典市集的兩大看點,很推薦一訪。
憲法廣場 Syntagma Squarem與無名戰士紀念碑 Tomb of the Unknown Soldier
熱鬧的憲法廣場,因為希臘憲法於1834年在此頒布而得名,是雅典的著名地標。廣場後方的建築即是希臘國會,國會前方則是紀念戰爭中犧牲士兵的無名戰士碑。而到憲法廣場看衛兵交接,是許多人到雅典不會錯過的行程。
根據資料,這些稱為「埃夫佐尼」的總統衛兵,必須身高超過196公分。因此當他們整齊劃一,踏著鏗鏘有力的腳步行軍至憲法廣場時,我不免為他們的氣勢所震懾。但另一個令我震驚的,不是他們的摺裙或澎澎鞋,而是這些衛兵的柔軟度。當這些挺拔魁梧的士兵,面不改色地筆直高舉他們的腿時,柔軟度極差的我隱約感覺到自己大腿根部痛痛的。
埃夫佐尼制服中最醒目的部分要屬名為富斯塔內拉 Foustanella的褶裙。摺裙應有400折,象徵了400年痛苦的鄂圖曼統治。無名戰士碑每30分鐘衛兵會交換位置,每整點則會進行交接。其中每週日上午10:50~11:10的交接儀式規模最為盛大,士兵也會穿著全套禮服。
美塔波里斯東正教教堂 Mitropoleos Cathedral
跟雅典諸多的古希臘遺跡相比,這座雅典大都會教堂顯得新穎許多。不過這座教堂其實建於十九中葉,由當時的希臘國王與王后奠基,歷經二十年後才竣工。至今仍是希臘重要國家慶典的舉辦地點。這座重要的東正教堂,除了牆壁的石材來自72座被拆毀教堂的大理石外。其金碧輝煌、粉色系的色調更是讓我驚艷!
哈德良拱門 Arch of Hadrian
哈德良拱門是一座為羅馬皇帝哈德良的所建的拱門,據傳是雅典市民為紀念哈德良皇帝為雅典所做的諸多貢獻而興建。拱門高約18公尺、寬約14公尺,分為上下兩層結構。下層門洞的兩面各有銘文,分別為西北面的「這裡是雅典,忒修斯古城」,以及東南面的「此為哈德良之都,非忒修斯城」。早期有此門是用來區隔雅典新舊城區的說法,但已被後來的考古挖掘證明是錯誤的。
宙斯神殿 Temple of Zeus
宏偉壯觀的宙斯神殿,自西元前6世紀開始興建,直到西元二世紀羅馬皇帝哈德良統治時期才完工。這座擁有104根巨大石柱的神殿,是古希臘世界中最大者。但可惜在完工後約100年,就在西元267年的蠻族入侵中被毀。在羅馬帝國滅亡後,神殿更被當作是其他建築工程的材料來源,逐漸被分解,如今僅剩16根原始石柱仍然屹立。但即便如此,親臨宙斯神殿時,光是從這剩下的石柱,便能感受到宙斯神殿規模之龐大,令然肅然起敬。
帕那辛納克體育場 Panathenaic Stadium(又譯泛雅典運動場)
帕那辛納克體育場是座優美典雅的馬蹄形運動場,更是世界上唯一全部使用大理石建造的運動場。帕那辛納克體育場的原址是建於西元前330年,在紀念雅典娜女神的泛雅典運動會中使用的簡單賽道。後來雖然在西元144年,由雅典裔的羅馬議員以大理石重建為可容納五萬人的大型運動場,但在四世紀時又遭到遺棄。
運動場最終在1869年被考古挖掘出來,並在修復後,於1896年的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作為開閉幕典禮與近半賽事(九項中的四項)的舉辦地點。2004年第28屆奧運回到雅典舉辦時,帕那辛納克體育場則作為馬拉松賽事的終點與射箭比賽的場地。
走進帕那辛納克體育場前,我遠遠地就被它古典對稱的結構,以及遠端巨大的奧林匹克五環標誌所吸引。帕那辛納克體育場雖然沒有現代體育場的多層結構、特殊設計的屋頂和地板等高科技設施。但它素雅簡潔的線條,反而帶來更純淨的視覺感受,讓我找到許多拍攝的靈感。
帕那辛納克體育場還有一條神秘古老的地下通道。這條通道,是建立體育場之前,此處原有宅邸通往溪流的通道。在古羅馬時期,則是格鬥士通往競技場的隧道。今日則是通往了座展有現代奧運文物的小博物館。走過這條隧道,還真有點探險的感覺。
國家花園扎皮翁宮 Zappeion
扎皮翁宮與帕那辛納克體育場一樣,是為了第一屆的現代奧運所興建的場館,於1888年完工開幕。當時奧運的擊劍項目便是以扎皮翁宮作為比賽場館。今日的扎皮翁宮則為集會或典禮的舉辦場所。我造訪時,也因為場地正在做活動的準備,因此沒能拍攝到扎皮翁宮獨特的圓形中庭。希望之後有機會補遺嘍。
新古典主義三部曲 The Athenian Trilogy
希臘從鄂圖曼土耳其獨立後,作為新王國首都的雅典,開始大興土木,興建了許多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散布在今日市區各處。若想一睹這時期建築的風采,可以參觀有新古典主義三部曲之稱的雅典大學、雅典科學院以及希臘國家圖書館。
普拉卡 Plaka
普拉卡是位在衛城東北側的古老街區,有著新古典主義優美建築與其組成的巷弄。漫步其間,可以欣賞建築外,還能享受巷弄中突然出現衛城遠景的驚喜。加上此區有許多餐廳與店舖,也是暫時躲避炎炎希臘豔陽的好去處。
利卡維多斯丘 Lykavittos Hill、火星之丘 Mars Hill與菲洛帕波斯山 Filopappou
雅典大致來說是相對平坦的城市。因此想要俯瞰市景甚至是衛城的話,推薦前往市區幾個比較著名的山丘,如利卡維多斯丘 Lykavittos Hill、火星之丘 Mars Hill與菲洛帕波斯山 Filopappou Hill。其中利卡維多斯丘距離舊城市區較遠,高度也是三者中最高,因此視野也最廣,可一路眺望至海邊。火星之丘 Mars Hill則在衛城腳下,可以俯瞰古雅典市集一帶的街景。菲洛帕波斯山則緊鄰衛城,高度也只略低衛城一些,很適合拍攝衛城近景。
雅典適遊季節
我個人認為雅典適合造訪的時間是九月中旬。這時日出日落時間不至於太極端、天氣仍然穩定,遊客也不若暑假時洶湧,住宿費用相對也低一些。氣溫雖然有些炎熱,但還在可以忍受的範圍內。
雅典周遭景點推薦
除了愛琴海島之外,我也很推薦希臘北部的希臘天空之城梅特歐拉。除了巨大的岩山本來就很壯觀外,那建在巨大岩柱上的修道院,在雲霧飄來時,真的很有天空之城的氛圍,是我看過最印象深刻的景點之一,非常值得一訪。如果時間比較緊湊,也可以選擇從雅典出發的一日遊巴士團,省去搭火車後還要搭車或租車上山的麻煩。
雅典的拍攝建議
我這次拍攝的器材,機身部分是使用Nikon Z8。鏡頭部分,大部分街景還是使用輕便又畫質好的Nikon Z 24-120 f/4 S。拍攝廣角的環境照跟長焦的壓縮感時,都可以不必換鏡頭,維持拍攝過程的流暢。不過原本以為拍攝憲法廣場衛兵交接時,會因為衛兵一直變換位置,使用24-120比較有拍攝上的彈性。不過衛兵開始交接時,人群會被隔在相當遠的地方。其實使用Nikon Z 70-200 f/2.8S會是比較好的選擇,同時2.8光圈也比較能把主體從背景中突顯出來。
而為了捕捉衛兵交接的精彩瞬間,對焦模式我使用了自動連續對焦以及人物主體偵測,讓相機自動幫我對焦在衛兵的眼睛上。拍攝模式則選擇了20 fps Raw連拍,以確保一定可以捕捉到關鍵瞬間。這樣的設定,加上Z8連拍時不會blackout的觀景窗,讓我在拍攝時可以完全只專注在當下的構圖,最後也成功拍到預想的畫面。
加上我使用了Wise的CF express Type B記憶卡,不僅在拍攝當下不會卡彈。回到住宿將照片傳到電腦時也相當快速。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拍攝過程太過流暢,會不小心拍太多張照片 (我拍攝了三場衛兵交接,共拍了7,850張照片)
在利卡維多斯丘上拍攝時,因為距離市區實在有點遠,也是需要使用Nikon Z 70-200 f/2.8S。而這裡是熱門的賞日落景點,最好的拍攝位置又少,建議提早一個半小時來卡位(我是提前兩小時)。若是打算不搭纜車徒步上山的話,時間最好再抓寬鬆一些。
雅典的行動網卡
我在巴爾幹半島旅行時,都是使用這個KKDay的歐洲43國eSim來上網。期間網路收訊都很好,速度也很快。多次跨國都很順暢,沒有斷訊,非常方便。Klook也有類似的歐洲多國eSim方案,有需要的人可以參考。
我的旅行攝影線上課程
三步驟拍出你獨有的旅行影像
我常被問怎麼會知道那麼多景點/拍攝點,其實我每週有整理在網路上發現的新景點、旅行資訊的習慣,作為之後的旅行與拍攝的靈感。我也把這些資訊以免費電子報的形式跟大家分享,如果感興趣的話歡迎訂閱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