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格拉 Agra

阿格拉歷史、景點介紹、交通、行程與拍攝建議



要一窺蒙古人後裔建立的蒙兀兒帝國之輝煌,那阿格拉便是最佳去處之一。阿格拉有著眾多蒙兀兒帝國全盛時期遺留的建築,包含三個世界文化遺產,分別是泰姬瑪哈陵、阿格拉堡與印度龐貝城法特普斯克利Fatehpur Sikri。

 

齋沙爾默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阿格拉最著名的景點 -泰姬瑪哈陵。

 



泰姬瑪哈陵 Taj Mahal 永恆的眼淚

有著浪漫傳說、被譽為永恆愛情象徵的泰姬瑪哈陵, 大概是阿格拉最著名的景點。由沙加汗下令建造,耗費兩萬人工、22年光陰與今日等值8.27億美金才建成的泰姬陵,除了是愛情的見證外,也是阿格拉乃至印度的象徵,因此也是多數旅人來到印度不會錯過的景點。

阿格拉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泰姬瑪哈陵,不管是什麼時刻、什麼角度,似乎都看不膩呀!(好吧,也許除了清晨霧霾瀰漫的時候。)

雖然當時每天早晨都有濃厚的霧霾,讓清晨的阿格拉籠罩在一片灰暗之中。但為了避免大量遊客,我決定還是照著旅遊書的建議,在天亮前就去排隊購票,在一開門就進去參觀。然而這時雖然沒有遊客,但也因為沒有晨光的照耀,讓泰姬陵黯淡不少,當下便決定在下午霧霾散去後,再次買票造訪泰姬瑪哈陵。但如果時間不是像我比較充裕的話,建議還是參加德里出發的泰姬瑪哈陵與阿格拉一日遊團,會比較省時跟方便。

阿格拉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霧霾下的泰姬陵。

而有了光線照耀的泰姬瑪哈陵,果然沒讓我失望。當我從大門的門洞第一次看見潔白的泰姬瑪哈陵時,就為這座建築奇觀讚嘆不已,至今難忘當時的震撼。在阿格拉土黃色大地、深綠色植被與紅色系為主的建築群裡,白色的泰姬瑪哈陵更顯得純淨超然。走近後更能體會其規模之龐大,與建築細節之精細。

阿格拉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圖為泰姬陵一側的清真寺看向泰姬陵。

阿格拉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即便已經在網路上看過無數張泰姬瑪哈陵的照片,但當真的站在它的面前時,還是不由得地讚嘆它的美。 之前接受訪問時,編輯曾問我,作為一名旅行攝影師,在選擇景點拍攝時,會不會刻意避開比較熱門的景點。我回答不會,因為多數熱門的地方之所以受歡迎,就是因為它有它經典之處,而我想泰姬瑪哈陵就是最好的例子之一。

阿格拉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清真寺內部的精細雕刻也相當值得一看。

阿格拉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清真寺內部。

阿格拉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前一日的日落,在夕色與霧霾的交互作用下,顯得格外奇幻。而與潔淨泰姬瑪哈僅有一牆之隔、佈滿垃圾的河岸,對當時已在印度近三週的我,早是習以為常的印度極端。(並無批判之意,畢竟台灣的某些角落,也沒有比這裡好上太多。)

然而泰姬陵只是其建造者,蒙兀兒帝國第五代皇帝沙賈汗喜好大興土木的例子之一,他先後還在德里興建了紅堡與拉合爾堡的沙利馬爾花園。加上不斷的大興干戈,讓蒙兀兒帝國的財政陷入窘境,民怨開始四起。晚年被自己的二兒子篡位,關入阿格拉堡,眺望著泰姬陵渡過殘生,最終也葬在泰姬陵與其妻常伴左右。

阿格拉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離開泰姬瑪哈陵之前,站在大門前的高台再回首一望。希望把這幅美麗畫面永遠印在腦海裡。

阿格拉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離開泰姬瑪哈陵後,不妨順著陵旁的小路來到河岸。這裡除了能夠看到許多猴子外,更能夠搭上小舟從河面上欣賞泰姬瑪哈陵。

阿格拉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從河面看向泰姬瑪哈陵。

搭乘小舟其實要價不菲(相較於印度物價),而且只有十分多鐘。船夫會將小舟划到河中央,停留幾分鐘、改變方位後,再折返回岸邊。我連續兩天來到河岸,第一天試著和船夫講價不成,錯過了很棒的日落雲彩。第二天終於和一群澳洲遊客共分船資“遊河”,但這日的天空就沒有昨日精彩了。

下船上岸後,本來在河岸跟一對想拍夕陽的台灣遊客閒聊,但後來反而跟中途跑來用中文插話,想帶我們去紀念品店消費的印度小弟聊開。他說駛船的老伯之所以收費這麼高,是因為管理這個區域的人,還會再跟老伯抽一手。我這才恍然大悟,難怪這廣闊的河岸,只有老伯一艘船在載遊客。

另外我也很好奇這位印度小弟怎麼會中文,本以為他在學校是念相關科系的,但他說其實是念生物工程的,但他沒有太大興趣。加上他覺得觀光業賺得比較多,反而想把中文學好來拓展事業。他說想來台灣學中文,但我其實對這方面資訊不是太了解,最後只能請他上師範大學的網站,看看有沒有對他有幫助的資訊了。



阿格拉堡 Agra Fort

與泰姬瑪哈陵一同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阿格拉堡,也是很熱門的參觀景點。由紅色沙岩建成的阿格拉紅堡,是印度三大紅堡之一,與德里紅堡和勝利之城法特普斯克利齊名。阿格拉紅堡也是蒙兀兒皇帝們的居所,一直到第十八代的皇帝後,於1638年遷都到德里為止。但目前開放的只有第三至第六代皇帝的宮殿,其餘的目前則為軍事基地,不開放參觀。

 

阿格拉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阿格拉堡眾多城門中的其中一道。

 

阿格拉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阿格拉堡除了印度本地建築風格外,也融入了中亞與波斯的特色。

 

然而阿格拉紅堡的精華處也是在第三與第五代皇帝的宮殿。阿格拉堡是由第三代的皇帝阿克巴 Akbar所興建,然而他本人來不及見到城堡竣工就撒手人寰,最後是在他的兒子賈汗季手上完成。

 

阿格拉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阿格拉堡內,阿克巴大帝的皇宮。除了牆上刻有象徵其妻妾的信仰符號外,最顯眼的大概就是宮外這個巨大的澡盆。

 

阿格拉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阿克巴大帝宮殿的建築細節。

 

離開阿克巴的宮殿,便會發現色調主體由紅色突然地轉變為白色,這是因為已經進入了第五代皇帝沙賈汗的宮殿。興建了泰姬瑪哈陵的沙賈汗,不難看出他對於建材的選擇,是偏好白色大理石的。也因此他拆除了一些紅堡既有的建築,改建成今日所見的樣式,然而這座白色宮殿後來成為他的牢籠。

 

阿格拉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第五代皇帝沙賈汗的宮殿。

 

阿格拉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沙賈汗宮殿一景。

 

阿格拉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沙賈汗宮殿一景。

 

阿格拉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沙賈汗遭篡位後,便被其二兒子囚禁在此,眺望泰姬瑪哈陵度過餘生。

 

阿格拉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沙賈汗宮殿一景。門洞上的孔洞,是當年英軍進攻時所由下的炮彈孔。

 

阿格拉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阿格拉堡內的議事廳。

 

阿格拉介紹與旅行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阿格拉堡也是印度人的旅遊熱點,加上遇上連假,我造訪的當天更是人滿為患,但也因此看到印度多樣的文化族群。



遺珠之憾

我在阿格拉原本還有排一天的時間,前往勝利之城法特普斯克利Fatehpur Sikri。然而後來要買阿格拉前往瓦拉納西的車票時,因為遇上聖誕連假,都買不到直達車票。無奈之下,只好放棄這天的行程,先搭車回新德里,再前往瓦拉納西。

我常被問怎麼會知道那麼多景點/拍攝點,其實我每週有整理在網路上發現的新景點、旅行資訊的習慣,作為之後的旅行與拍攝的靈感。我也把這些資訊以免費電子報的形式跟大家分享,如果感興趣的話歡迎訂閱噢!

我的旅行攝影線上課程

三步驟拍出你獨有的旅行影像

Comments

comments